[发明专利]一种净水厂浓缩液回流/超滤组合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2888.6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刘永旺;杨艳玲;任家炜;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厂 浓缩 回流 超滤 组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水厂的超滤膜深度处理工艺,具体是净水厂的混凝-沉淀-浓缩液回流/超滤组合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地表水水质日益恶化以及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传统水处理工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以超滤为核心的膜分离工艺以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易于自动控制、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备受关注,被称作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已建成数座超滤膜水厂。在水厂工艺改造过程中,通常将超滤工艺添加到沉淀池后或砂滤池后。国内首座十万吨超滤膜水厂-东营南郊水厂将超滤置于砂滤之后,用滤池出水作为超滤膜进水。有研究表明,与滤后水相比沉后水中颗粒粒径更大,在超滤过程中形成的滤饼层更为疏松,在反冲洗时更容易从膜表面脱落。因此,将超滤工艺置于沉淀池后成为一种重要的超滤工艺组合方式,该方式在科研和应用中逐渐得到重视。
由于沉后水中颗粒物含量较高,在超滤组合工艺运行过程中,超滤膜膜池内粒径大于超滤膜孔径的胶体、颗粒物和有机物会随着过滤体积的增加浓度逐渐提高,膜池内污染物浓度过高会增加浓差极化阻力,加快膜污染速率,其中胶体颗粒会形成致密的滤饼层而增大膜阻力,提高运行成本。虽然反冲洗可以将膜表面粘附不牢固的污染物冲洗掉,但是依然无法有效降低膜池内污染物浓度,当膜池内污染物浓度过高时,需要将膜池内浓缩液排放。排放浓缩液过程中,首先需要降低膜池内液位,然后再将液位升高至设计高度,期间易将超滤膜干化;排放过程增加了工人操作复杂性;同时,膜池内浓缩液排放也造成水量浪费,降低了系统产水率。因此,亟待发明一种浓缩液回流工艺来提高产水率,增加系统运行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净水厂超滤组合工艺在运行过程中膜池内浓缩液直接排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运行简单、效果明显的浓缩液回流工艺,通过回流设置提高超滤组合工艺运行稳定性,同时,回流浓缩液经过混凝沉淀处理后再次进入超滤膜膜池,提高了系统产水率。回流液中大量颗粒物可以有效增加混凝过程中混合阶段胶体的有效碰撞,提高混凝过程中混凝效果,增加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一种净水厂浓缩液回流/超滤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水依次进入如下水处理构筑物:混凝池、沉淀池以及超滤膜膜池;将超滤膜膜池内浓缩液回流至前处理混凝池;浓缩液回流方式为连续回流,回流量=系统流量*浓缩液体积分数;浓缩液体积分数选择范围为1/100 ~1/1000;当沉后水浊度大于3 NTU,浓缩液体积分数选择1/100~1/200,如果沉后水浊度小于1NTU,浓缩液体积分数选择1/800~1/1000;如果沉后水浊度为1~3NTU,浓缩液体积分数选择1/200~1/800。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在于:采用浓缩液回流/超滤组合工艺,将超滤膜膜池内的浓缩液采用回流泵回流至前处理混凝阶段,回流量由浓缩液体积分数(浓缩液体积与原液体体积比)以及系统流量决定。一方面,在超滤膜膜池内胶体和颗粒物浓度随着过滤体积的增加浓度逐渐提高,膜池内污染物浓度过高会增加浓差极化阻力,加快膜污染速率,需要定期停止运行,排放膜池内浓缩液,采用浓缩液回流工艺运行时,系统可以连续运行而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降低操作复杂性;将浓缩液回流至混凝阶段,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了系统产水率。另一方面,回流的浓缩液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其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可以作为絮凝核心,在混凝过程中强化混凝,提高混凝过程中絮凝效果,增加絮体粒径而提高沉降性能,提高水中浊度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减轻后续超滤工艺膜污染压力。
本发明所采用的混凝/沉淀/浓缩液回流-超滤组合工艺与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相比,混凝效果更好,进入超滤膜膜池水中浊度物质与有机物含量更低,产水更加稳定,系统产水量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发明浓缩液回流/超滤组合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一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权力要求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潮环保鞋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分层压制的枸杞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