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称杠杆结构的MEMS线性可变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3750.8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文;赵晨旭;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5/16 | 分类号: | H01G5/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杠杆 结构 mems 线性 可变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微机电系统(RF MEMS)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值线性可调节的MEMS电容器。
背景技术
射频微机电系统(RF MEMS)是用微加工工艺制作的,集微结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为一体的射频器件或系统,应用MEMS技术制作的可变电容具有高Q值、低损耗、低噪声、宽调节范围等优点。
常见的MEMS可调电容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调节上下电容极板间的间距来改变电容值,这种可调电容反应灵敏、Q值高、尺寸小,然而却有间距调节范围的限制,其上极板运动范围不能大于上下极板初始间距的三分之一,否则电容上极板会被迅速下拉,因此可调范围较小;另一种是调节电容的正对面积来改变电容值,典型的是应用插指状结构,通过改变指间正对面积来改变电容值,这种结构制作工艺复杂,电容值有限,电容的控制精度差。通常情况下,可变电容随控制电压的变化都呈现非线性,这增加了电容控制电路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称杠杆结构的MEMS线性可变电容器,具有线性度高、变容范围大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称杠杆结构的MEMS线性可变电容器,包括:
介质衬底1;
设置在介质衬底1上的下驱动电极3、电容下极板4和锚点5;以及,
设置在锚点5上的上极板2,锚点5对上极板2起支撑和固定作用,上极板2分为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中间部分与电容下极板4对应,做上下运动,两端部分分别与一个下驱动电极3对应,以锚点5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在下驱动电极3上施加线性增加的电压,使上极板2的外端加速向下运动,同时带动上极板2的中间部分向上运动,使上极板2与电容下极板4之间的电容值近似线性减小。
所述的上极板2的两端部分被下驱动电极3驱动时向下运动,带动中间部分向上运动,中间部分和电容下极板4及两者之间的空气层构成电容值可变的电容。
所述的锚点5共有4个,设置在上极板2的两侧,每侧各两个,分别位于上极板2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的两个分界处,为对称杠杆结构的支点,锚点5电气接地,为直流零电位。
所述的下驱动电极3上覆有一层Si3N4薄膜,作为上极板2与下驱动电极3之间的电气隔离层,下驱动电极3的厚度与上极板2的运动范围相关,厚度越小,上极板2的运动范围越大,在下驱动电极3上施加正电压,可使下驱动电极3与上极板2的外端部分之间产生静电力,驱使上电极2的外端部分发生下拉动作。
所述的电容下极板4上覆有一层Si3N4薄膜,作为上极板2与电容下极板4之间的电气隔离层,电容下极板4的厚度大于下驱动电极3,在锚点5高度固定的情况下,电容下极板4越厚,与上极板2之间的距离就越小,可变电容的初始电容值就越大。
所述的可变电容的初始电容值、电容变化范围以及电容随电压变化的线性度均与下驱动电极3厚度成反比,与电容下极板4厚度成正比。即:下驱动电极3越薄、电容下极板4越厚,则初始电容值越大,电容变化范围越大,电容随电压变化的线性度越高。
本发明的优点是:电容随电压变化的线性度非常高,电容变化范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下驱动电极上施加下拉电压后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电容器的上电极和电容下极板之间的距离、驱动电压和电容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其结构主要包括介质衬底1、上极板2、下驱动电极3、电容下极板4和锚点5,下驱动电极3、电容下极板4及锚点5都设置在介质衬底1上,上极板2设置在锚点5上,锚点5对上极板起支撑和固定作用,上级板2的厚度设为t,上极板2可分为3个部分,即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中间部分与电容下极板4对应,主要做上下运动,用作电容的上极板2,两端部分分别与一个下驱动电极3对应,以锚点5为支点做杠杆运动,位于下驱动电极3正上方的一段在驱动电压作用下向下运动,其长度设为l1,另一段靠内侧,由于杠杆作用,在电压驱动时向上运动,其长度设为l2,在下驱动电极3上施加线性增加的电压时,上极板2的最外端加速向下运动,同时带动上极板2的中间部分向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37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屋
- 下一篇:动物隔离器排泄物收集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