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需使用导线架的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4467.7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宗;林清封 | 申请(专利权)人: | 钰邦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15 | 分类号: | H01G9/15;H01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导线 卷绕 固态 电解电容器 封装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不需使用导线架的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包含有:电容器组件、收容构件及封口构件。电容器组件隔着分离器卷绕有连接阳极端子的阳极箔与连接阴极端子的阴极箔,且于阳极箔与阴极箔之间形成有电解质层。收容构件具有开口部且可收容电容器组件。封口构件具有一可供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贯穿的贯穿孔及一可密封收容构件的开口部。又,前述封口构件与前述电容器组件之间存有预定间隔,且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中至少任一者设有用以确保间隙的挡止构件。然而,习知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没有再进行任何的封装,而使得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在导电接脚的设计与电性连接方式上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导线架的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不需使用导线架的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其包括:一电容单元及一封装单元。所述电容单元包括至少一卷绕型电容器,其中至少一所述卷绕型电容器具有一卷绕本体、一从所述卷绕本体的其中一侧端延伸而出的正极导电引脚、及一从所述卷绕本体的另外一侧端延伸而出的负极导电引脚。所述封装单元包括一包覆所述卷绕本体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封装体具有一第一侧面、一对应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底面。其中,所述正极导电引脚具有一被包覆在所述封装体内的第一内埋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埋部且裸露在所述封装体外的第一裸露部,且所述第一裸露部沿着所述封装体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底面延伸。其中,所述负极导电引脚具有一被包覆在所述封装体内的第二内埋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埋部且裸露在所述封装体外的第二裸露部,且所述第二裸露部沿着所述封装体的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底面延伸。
本发明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不需使用导线架的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至少一卷绕型电容器,其中至少一所述卷绕型电容器具有一卷绕本体、一从所述卷绕本体的其中一侧端延伸而出的正极导电引脚、及一从所述卷绕本体的另外一侧端延伸而出的负极导电引脚;接着,形成一封装体以包覆所述卷绕本体,其中所述正极导电引脚具有一被包覆在所述封装体内的第一内埋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埋部且裸露在所述封装体外的第一裸露部,且所述负极导电引脚具有一被包覆在所述封装体内的第二内埋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埋部且裸露在所述封装体外的第二裸露部;然后,弯折所述第一裸露部及所述第二裸露部,以使得所述第一裸露部与所述第二裸露部皆沿着所述封装体的外表面延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可透过“卷绕型电容器具有一卷绕本体、一正极导电引脚及一负极导电引脚”、“正极导电引脚具有一被包覆在封装体内的第一内埋部及一裸露在封装体外的第一裸露部,且第一裸露部沿着封装体的外表面延伸”及“负极导电引脚具有一被包覆在封装体内的第二内埋部及一裸露在封装体外的第二裸露部,且第二裸露部沿着封装体的外表面延伸”的设计,以使得本发明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不需使用导线架,进而有效降低制作成本、提升制作速度(提升产量)及增加产品良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极导电引脚的第一裸露部与负极导电引脚的第二裸露部被打扁前的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卷绕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A为图2的4A-4A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图2的4B-4B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卷绕本体被封装体封装后的前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极导电引脚的第一裸露部与负极导电引脚的第二裸露部被打扁后的前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极导电引脚与负极导电引脚被弯折后的前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正极导电引脚的第一裸露部与负极导电引脚的第二裸露部被打扁前的前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与B-B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正极导电引脚与负极导电引脚被弯折后的前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钰邦电子(无锡)有限公司,未经钰邦电子(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4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