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24702.0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7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兴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兴洋 |
主分类号: | A61K36/87 | 分类号: | A61K36/87;A61K9/06;A61P17/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用 中草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草药膏。
背景技术
皮肤疾病在现代医疗领域是高发的疾病,皮肤病的产生原因有:接触不清洁的外部事物、被感染、内部器官发生病变、一些人为原因均会造成皮肤疾病,例如:烧烫伤、创伤、湿疹、疱疹、外痔等,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运用西药治疗,然后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治疗,这种方法的治疗由于其价格高昂、见效慢、疼痛减缓需要的时间较长等原因为普遍患者所抵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其主要特点系见效快、费用低廉,在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以后,当天既能明显见效、疼痛减轻,3-7天既能康复,并且不留疤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其原料药物组成为(按重量计):
土三七10-20g、白芷3-10g、白蔹9-18g、地榆3-10g、托盘8-18g、虎杖8-15g、唐松草10-20g、黄芩5-15g、麻油200-300g。
进一步,上述原料药物的优选用量为:土三七15g、白芷6g、白蔹12g、地榆38g、托盘12g、虎杖10g、唐松草15g、黄芩9g、麻油250g。
进一步,将土三七15g、白芷6g、白蔹12g、地榆38g、托盘12g、虎杖10g、唐松草15g、黄芩9g研磨成碎末以后加入麻油250g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草药膏。
药理分析:土三七:破血散瘀、止血、止痛、消肿、治肿毒作用。
白芷:消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
白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地榆:消炎、止血、排毒、排脓。
托盘:消炎、祛湿。
虎杖:活血散瘀、清热解毒。
唐松草:清热解毒。
黄芩:清热解毒、止血。
麻油:解毒生肌、消肿止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草药膏涂覆在发生病变或创伤的皮肤表面,涂覆后3个小时既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3-7天既能治愈皮肤疾病,从实际应用中看,白芷、白蔹、地榆、托盘几味原料药充分发挥自身的药理、药性,兼具消炎、解毒、排脓、生肌的功效,结合虎杖、唐松草、黄芩、麻油的清热解毒、散瘀、生肌的作用,将各自的功能结合到一起,使本发明具有较强的止痛消炎、散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镇痛的作用及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原料药物优选用量为:土三七15g、白芷6g、白蔹12g、地榆38g、托盘12g、虎杖10g、唐松草15g、黄芩9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碎末以后,加入麻油250g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草药膏。
临床具体病例。
张某,女,38 岁,农民。2012 年4 月就诊,腰部疱疹2 天,疼痛剧烈,呈烧灼感,经诊断:患者腰部可见成簇水疱,基底潮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据其症状、体征诊为带状疱疹,使用本药膏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并与6天内痊愈。
张某,于2012 年10 月15 日在不慎失火烧伤,头部及肩部烧伤面积达200c ㎡,治疗数天未见好转,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治疗后,只用3 天烧伤处明显好转,连用此药7 天基本痊愈,无疤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兴洋,未经田兴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4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掺合无水浆料的混合物和设备
- 下一篇:渣油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