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魏酸防治放射性脑损伤的医药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25003.8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7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张红;李世昌;张录卫;甘露;刘圆圆;武振华;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192 | 分类号: | A61K31/192;A61P25/00;A61P3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陈晓娜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魏酸 防治 放射性 脑损伤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阿魏酸在预防和/或治疗放射性脑损伤中的新用途,特别涉及阿魏酸在防治低传能线密度(低-LET)及高传能线密度(高-LET)电离辐射所致脑损伤方面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治疗技术手段迅速完善和革新使得恶性肿瘤治愈率越来越高,约62%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生存期可超过5年,随之而来的是治疗后的迟发效应已成为影响存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约80%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中会接受放射治疗,其中约10%患者需接受颅脑部局部或全脑的预防或治疗照射。50%以上的成年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00%的儿童患者在经历颅脑放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会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induced brain injury,RBI)成为接受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晚期的放射性脑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依据放疗后临床表现症状和损伤发生时间,RBI可分为三期:急性期、早迟发期和晚迟发期。急性期一般始于放疗开始后数天或数周,主要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颅内压升高;早迟发期在照射后1-6个月发生,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脑神经功能减退、嗜睡综合症和亚急性脑干颈髓损伤;晚迟发期一般发生在照射后6个月以后至数年,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衰退、放射性脑软化坏死、脑萎缩以及放射诱导的二次肿瘤等。
在RBI的临床治疗中,急性反应及早迟发反应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脱水治疗为主或配合高压氧治疗。但激素治疗周期通常超过3个月,增加了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近端肌无力、骨质疏松等。进入晚迟反应,患者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进行性神经学障碍,手术治疗,切除放射性坏死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技术的发展以及RBI新药的不断研发,RBI的诊疗有了飞跃性的进展,但目前在临床医学中仍无解决RBI的良策,同时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也直接受限于RBI治疗的效果。
RBI的治疗与发生机制相关,RBI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复杂的因素参与了RBI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包括:(1)放射线对脑组织的直接损伤包括神经元损伤学说和胶质损伤学;(2)放射线造成血管损伤;(3)脑组织受辐照后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4)脑组织受辐照后引起的自由基损伤等。但基于上述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疗措施仍难以控制或逆转RBI的发生发展。因此利用我国特有资源,开发中医药寻找安全、高效的放射性脑损伤防护和治疗天然药物已经势在必行。
为了克服RBI,高效低毒的天然抗辐射药物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阿魏酸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酚类植物成分,常见于水果和蔬菜。在当归,川芎,升麻等中药材中也能检测出含有大量的阿魏酸,采用超声波辅助酶解可从小麦麸皮中提取出94.48%的阿魏酸[河南工业大学.超声波辅助酶解小麦麸皮制备阿魏酸的方法.申请号:200910065820.8;刘国琴,何粉霞,李琳.],也可以采用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法。阿魏酸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分子式为:C10H10O4,结构式如下:
(式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50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