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纹钢筋专用夹具及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5668.9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帮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1F3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钢筋 专用 夹具 装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笼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螺纹钢筋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钢筋笼成型机所用螺纹钢筋夹具如图1,是把螺纹钢筋伸进套筒、再用套筒上的螺栓顶紧,顶紧螺栓端头直接作用在螺纹钢筋表面,由于螺纹钢筋外表面有对称的两条直棱和非对称的、均匀布置的多个月牙棱角,顶紧螺栓端头常常作用在棱角或直棱上面,顶紧螺栓、螺纹钢筋和套筒夹具之间为点接触,容易产生相对滑动或螺纹钢筋转动,即使用加力杆拧紧螺栓,成型机转动时会造成螺纹钢筋扭动、极易松动,直接影响钢筋笼成型质量,造成螺纹钢筋定位不准,钢筋笼在孔口对接困难。且顶紧螺栓易损耗、常更换,操作费工费时,该夹具的可靠性、经济性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正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减轻螺纹钢筋磨损,不需借助其它加力工具仅手工操作就能实现快速夹紧螺纹钢筋的目的,省工省时,经济可靠的螺纹钢筋专用夹具及装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螺纹钢筋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筒状的可旋转的锁套,锁套侧边带有开口,锁套内部安装有固定的锁芯,锁芯的侧边也带有开口,并在锁芯的开口处安装有锁芯衬套,其中锁芯衬套的截面为内凹半圆结构,其尺寸能够卡住螺纹钢筋,并带有多个凹槽,其凹槽结构与螺纹钢筋表面螺纹位置相对应;所述的锁套表面插入安装有锁紧螺杆,锁紧螺杆穿过锁套可将锁芯压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锁芯衬套镶嵌在锁芯上,与锁芯为可分离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锁芯表面沿圆周设有一圈滑槽,滑槽的位置正对锁紧螺杆,供锁紧螺杆卡紧定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锁芯衬套的内凹表面面积,小于螺纹钢筋外表面面积的二分之一。
使用该夹具进行螺纹钢筋装配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将制作好的专用夹具用螺栓固定在钢筋成型机托盘上,替换原夹具;
根据螺纹钢筋直径选择相应夹具的锁芯衬套并安装在固定锁芯上;夹具锁芯衬套的工作面形状与螺纹钢筋外表面形状一致,安装时只需要将锁芯衬套的工作面朝外并对准锁芯相应缺口处,更换时用平口螺丝刀从锁芯衬套与锁芯的结合部向外挑出即可。
安装可旋转开口锁套;将锁套的开口向下,使锁套上的锁紧螺杆正对着锁芯衬套工作面的方向,由外向里卡在锁芯的外表面,并使锁紧螺杆端头对准锁芯上的滑槽,逆时针转动锁套,使锁紧螺杆的端头进入锁芯的滑槽即可。需要拆换开口锁套时,只需要转动锁套,将其开口向下,使锁紧螺杆正对着锁芯衬套的工作面方向,同时向外拔出锁套即可。
转动锁套,使其开口方向与锁芯衬套的开口方向一致,此时锁芯衬套的工作面向外敞开;
从锁套的开口处放入螺纹钢筋,使其有角棱面与锁芯衬套工作面紧贴,同时逆时针转动锁套约90度,使锁套和锁芯衬套完全包裹住螺纹钢筋,此时顺时针旋转、拧紧锁紧螺杆,尽力消除锁芯衬套、螺纹钢筋和锁套之间的间隙,达到夹紧螺纹钢筋的目的,反向操作即可拆卸被夹螺纹钢筋。
本专用夹具的工作原理是充分利用螺纹钢筋外形特征,制作专用的、受力工作面与螺纹钢筋的有棱角面外形一致的夹具衬套,使衬套的工作面面积略小于1/2螺纹钢筋的外表面积,让衬套的工作面能与螺纹钢筋外表面两直棱之间、有角棱的半边能紧贴在一起,再把紧贴在一起的锁芯衬套和螺纹钢筋装进大小合适的锁套内,此时螺纹钢筋的两条直棱靠在衬套外侧边缘、其紧贴衬套的角棱都能进入工作面相应凹槽内,锁芯衬套和螺纹钢筋之间为面接触,就不可能有相对运动,达到快速夹紧螺纹钢筋的目的。不仅提高功效,而且显著提升钢筋笼成型质量。
本发明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本发明装置能够减轻螺纹钢筋磨损,不需借助其它加力工具仅手工操作就能实现快速夹紧螺纹钢筋的目的,省工省时,经济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锁套表面结构图;
图中:1—锁紧螺杆,2—锁芯安装支座,3—锁芯衬套,4—锁芯,5—锁套,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5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