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集成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6760.7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6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贺日坤;钟蔚扬;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集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集成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需要展示的图形数据集的数据集成路径,数据集成路径标示了各数据之间传递的路径和方向;依据数据之间传递的路径和方向,确定各数据的入度;将入度最小的数据作为根节点,将所述图形数据集中的数据结构构建为树形数据结构。以上方案,将图形数据集的复杂的网状结构转换为树形数据结构,使数据集成后的数据关系更简洁,树形数据结构更具可读性,属于更好的数据集成方案,为进行影响性分析提供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集成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发挥数据的作用。实现数据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数据组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在数据库系统中所建立的数据结构,更充分地描述了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数据修改、更新与扩充,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可靠、安全性与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故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及数据管理效率。
数据集成技术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基本技术。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信息交互的需求日益强烈,急切需要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整合,联通“信息孤岛”,共享信息。企业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充分地使用已有数据资源,减少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目前,业界在实施数据集成的过程当中,同类型的数据经常会出现不一致,重复或来源途径不明等问题,因此,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已成为增强企业商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业界的数据集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基于数据库表传递的被动集成方式:
该集成方式通过集成中间件采用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消息队列等技术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在表与表之间的传递。
二、基于Web Service(网络服务)的数据主动集成方式:
该集成方式通过主动调用Web Service方式,采用SOAP(Simple Object Access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等协议传递数据,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递。
不同的集成方式可以根据图论抽像为统一的图模型,如图1所示,图1中的A、B代表不同的应用系统或数据库,Data表示应该系统间传递的数据。通过这样的图模型可以用来表达数据传递的过程(在数据血缘图中为数据血缘)。
数据血缘是信息架构研究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方案。数据血缘通常被定义为数据在其生命周期内,从创建到系统间传递的过程。
在大型数据库中,数据之间传递关系复杂,数据集成关系错综复杂,按照数据传递关系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图,例如数据血缘图,难以直接通过数据血缘图做影响性分析。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数据集成方案,以便进行影响性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集成的方法和装置,用于提供一种更好的数据集成方案,便于进行影响性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集成的方法,包括:
获取需要展示的图形数据集的数据集成路径,数据集成路径标示了各数据之间传递的路径和方向;
依据数据之间传递的路径和方向,确定各数据的入度;
将入度最小的数据作为根节点,将所述图形数据集中的数据结构构建为树形数据结构。
结合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6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聚氨酯汽车内饰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浸处理液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