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茶油制备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8129.0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1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胜;汪学兵;邓贤芳;张登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霍山县聚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制备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山茶油的生产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山茶油制备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超临界萃取这一概念,超临界状态的压缩气体对于固体具有特殊的溶解作用,如再高于临界点的条件下,金属卤化物可以溶解再在乙醇或四氯化碳中,当压力降低后又可以析出,后来开始了其工业应用的研究,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已成为一种新型萃取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能源、香精香料的工业的生产部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山茶油精制的方法及其采用的设备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山茶油制备系统,包括二氧化碳液化槽,所述二氧化碳液化槽后部连接有萃取罐,所述萃取罐后部设置有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所述液化槽与萃取罐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预热器,所述二氧化碳预热器后部设置有二氧化碳净化器一。
优选的,液化槽上连接有二氧化碳钢瓶,所述二氧化碳钢瓶与液化槽之间设置有净化器二。
优选的,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底部设置有萃取物排出口。
优选的,萃取罐、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上均设置有二氧化碳排出管,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与液化槽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上设置有净化器三。
一种山茶油制备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将钢瓶内的二氧化碳经过净化器净化,净化后经过液化槽进行液化,将液化后的二氧化碳经过液化泵打入预热器和净化器后打入萃取罐,对萃取罐进行减压到38MPa,使得CO2溶解能力下降,萃取物从溶液中萃取出来后进入到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出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罐底部排出,二氧化碳由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上部排出,二氧化碳进入二氧化碳排出管经过净化器三进入到液化槽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山茶油制备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的制剂,完全采用二氧化碳物理提取的方法,节能环保,操作过程简单,使用的二氧化碳能够不断的重复利用,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山茶油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一种山茶油制备系统,包括二氧化碳液化槽,所述二氧化碳液化槽后部连接有萃取罐,所述萃取罐后部设置有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所述液化槽与萃取罐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预热器,所述二氧化碳预热器后部设置有二氧化碳净化器一,液化槽上连接有二氧化碳钢瓶,所述二氧化碳钢瓶与液化槽之间设置有净化器二,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底部设置有萃取物排出口,萃取罐、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上均设置有二氧化碳排出管,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与液化槽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上设置有净化器三。
一种山茶油制备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过程:首先将钢瓶内的二氧化碳经过净化器净化,净化后经过液化槽进行液化,将液化后的二氧化碳经过液化泵打入预热器和净化器后打入萃取罐,对萃取罐进行减压到38MPa,使得CO2溶解能力下降,萃取物从溶液中萃取出来后进入到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出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罐底部排出,二氧化碳由分离罐一和分离罐二上部排出,二氧化碳进入二氧化碳排出管经过净化器三进入到液化槽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上述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霍山县聚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霍山县聚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8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