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站锅炉爆管泄漏诊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9102.3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锅炉 泄漏 诊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站故障诊断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站锅炉爆管泄漏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电站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锅炉受热、受压部件发生爆管泄漏对电网安全运行程度也越显重要。锅炉是火力发电机组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监测与故障诊断一直是电厂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锅炉爆管泄漏造成的非计划停炉是电站锅炉的主要设备事故,已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在发生爆管泄漏后能快速、正确的找到爆管原因,彻底消除爆管诱因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快速、诊断正确性高的电站锅炉爆管泄漏诊断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站锅炉爆管泄漏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装置采集锅炉管道的图像和数据,并传输给诊断装置;
2)诊断装置接收图像和数据,并将图像和数据与诊断装置中保存的爆管泄漏型式-诱因关系数据库进行比对;
3)诊断装置根据比对结果输出诊断结果。
所述的诊断装置包括图像接收单元、图像识别单元、存储单元和结果输出单元,所述的图像识别单元分别连接图像接收单元、存储单元和输出显示单元;
图像接收单元接收采集装置的图像数据后传输给图像识别单元,图像识别单元将图像数据与存储单元中的爆管泄漏型式-诱因关系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向输出显示单元输出诊断结果。
所述的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和数据包括爆管图像、爆管结构、运行参数。
所述的爆管泄漏型式包括开口型、窗口型、孔洞型、断裂型、开裂型、撕裂型和纵向破裂型。
当爆管泄漏型式为开口型时,诱因为短期超温;
当爆管泄漏型式为窗口型时,诱因为存在线性缺陷或氢脆或管道振动幅度大于设定值;
当爆管泄漏型式为孔洞型时,诱因为磨损或吹损或内壁腐蚀;
当爆管泄漏型式为断裂型或开裂型时,诱因为热疲劳或振动过大;
当爆管泄漏型式为撕裂型时,诱因为存在纵向缺陷或长期超温或疲劳;
当爆管泄漏型式为纵向破裂型时,诱因为长期超温或老化蠕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集锅炉管道的图像数据获得爆管的外观型态,从而确定爆管的类型,并根据锅炉爆管泄漏型式与爆管诱因间的联系,快速、正确诊断爆管原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电站锅炉爆管泄漏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装置采集锅炉管道的图像和数据,包括爆管图像、爆管结构、运行参数等,并传输给诊断装置;
2)诊断装置接收图像和数据,并将图像和数据与诊断装置中保存的爆管泄漏型式-诱因关系数据库进行比对;
3)诊断装置根据比对结果输出诊断结果。
所述的诊断装置包括图像接收单元、图像识别单元、存储单元和结果输出单元,所述的图像识别单元分别连接图像接收单元、存储单元和输出显示单元;图像接收单元接收采集装置的图像数据后传输给图像识别单元,图像识别单元将图像数据与存储单元中的爆管泄漏型式-诱因关系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向输出显示单元输出诊断结果。
爆管泄漏型式包括开口型、窗口型、孔洞型、断裂型、开裂型、撕裂型和纵向破裂型。爆管泄漏型式-诱因关系数据库具体如下:
1、开口型-爆管口形状呈嘴巴口形,嘴巴口边缘一般呈明显减薄。它的失效特征是热拉伸破裂,是典型的短期超温爆管形态。此类失效主要发生在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和蒸汽连通管等管子上。
2、窗口型-爆管口形状呈矩形或椭圆形,形似窗口。爆管口边缘无明显减薄。
此类失效的诱因一般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破口处存在严重的线性缺陷(如鳍片或铁件与管子相连焊缝咬边、机械损伤等);第二种是氢脆(管内垢下酸性腐蚀);第三种是管道布置不合理,局部阻力过大,造成管道严重振动。能发生在任何管子或管道上。
3、断裂型(开裂型)-断口处无明显减薄的不规则横向断裂(或开裂),是典型的疲劳破裂。此类失效一般由热疲劳或振动过大为诱因,能发生在任何管子或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9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