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雾沉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9141.3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9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何立军;刘法奎;刘闯;公茂海;史伟峰;唐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4 | 分类号: | B01D45/04;B01D4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酸再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酸雾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冷轧酸再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酸雾,废气通过废气风机、烟囱最终排放到周围大气中。传统的废气排放烟囱原采用圆柱形状结构,废气通过烟囱直接排放,排放出来的废气中的酸雾在烟囱周围凝结沉降,造成周围设备被腐蚀、环境被污染;凝结的酸液沿烟囱外壁流至法兰处腐蚀螺栓,产生较大的设备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酸雾沉降装置,该发明能有效减少废气中酸雾的排放,对于改善环境具有明显效果,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酸雾沉降装置,包括双锥形筒状壳体,所述双锥形筒状壳体包括上锥形筒状壳体和下锥形筒状壳体,所述上锥形筒状壳体的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下锥形筒状壳体的下端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设连接法兰,其特征是,所述下锥形筒状壳体的内部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底部与下锥形筒状壳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形成环形收集槽,所述环形收集槽的底部还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环形导流槽相连通。
所述上锥形筒状壳体底部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上设置L型导流板。
所述的上锥形筒状壳体和下锥形筒状壳体的筒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度数相同。
所述下锥形筒状壳体的下端设置的连接口的内径大于上锥形筒状壳体的上端设置的排气口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废气中大量酸雾沉降引发的腐蚀周围设备的问题,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工厂及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所收集的酸液可以用于新酸的再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锥形筒状壳体、11-上锥形筒状壳、111-排气口、12-下锥形筒状壳体、121-连接口、2-连接法兰、3-环形挡板、4-环形收集槽、5-导流管、6-L型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酸雾沉降装置,包括双锥形筒状壳体1,所述双锥形筒状壳体1包括上锥形筒状壳体11和下锥形筒状壳体12,所述上锥形筒状壳体11的上端设有排气口111,所述下锥形筒状壳体12的下端设有连接口121,所述连接口121处设连接法兰2,所述下锥形筒状壳体11的内部设有环形挡板3,所述环形挡板3底部与下锥形筒状壳体1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形成环形收集槽4,环形收集槽4用来收集在双锥形筒状壳体12的内壁上凝结形成的酸液,所述环形收集槽4的底部还设有导流管5,所述导流管5与环形导流槽4相连通,环形导流槽4内收集的酸液可沿导流管5流入用于收集酸液的废酸收集装置内,进行酸液的收集以备再行回收利用。
所述上锥形筒状壳体11底部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上设置L型导流板6。L型导流板6用来导流双锥形筒状壳体12外沉降的雾滴,避免酸液沿双锥形筒状壳体12流向底部连接法兰2,腐蚀该处连接的螺栓。
所述的上锥形筒状壳体11和下锥形筒状壳体12的筒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度数相同。采用这种角度的设计,可以保证上锥形筒状壳体11和下锥形筒状壳体12的筒壁上冷凝产生的酸液基本全部落入到环形收集槽4内。
所述下锥形筒状壳体12的下端设置的连接口121的内径大于上锥形筒状壳体11的上端设置的排气口111的内径。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废气中的酸雾在经双锥形筒状壳体1后,大部分凝结于锥形筒状壳体1的内壁上。
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连接法兰2连接于的烟囱的顶部,双锥形筒状壳体1的形状采用双锥形扩容的设计,废气在烟囱排放的过程中,进入双锥形筒状壳体1后,由于容积突然变大、气流速度减慢,同时废气上升过程中在烟囱内受阻,废气会在双锥形筒状壳体1中凝结,在重力作用下,液滴沿内壁流向锥形筒状壳体1内部设置的环形收集槽4,最终通过与环形收集槽4相连的导流管5流向废酸收集装置,用来生产酸再生。
除上述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9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山羊绒磨绒处理技术
- 下一篇:HPPE构件和制备HPPE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