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滨海中低产稻田生产有机米的制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2226.7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梅;李昱;陈国奖;王飞;李清华;林诚;林新坚;吴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滨海 低产 稻田 生产 有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米大田生产方法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蚕豆绿肥与稻秆有机组合应用生产有机稻米的滨海中低产稻田的制肥方法。
背景技术
耕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南方滨海地带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员的密集,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被占;另一方面,中低产田种植水稻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弃田抛荒。这些都导致了滨海地区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此,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合理利用滨海中低产耕地资源,提高其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解决滨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有机稻米是一种高品位的食品,因其优质、安全、口感好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价格是普通稻米价格的4倍以上。由于有机稻谷生产是一种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因此,作物稻秆、豆科作物、绿肥、菜籽饼、有机生物肥料是有机田块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稻秆还田对于稻田土壤改良,有机质提升及养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蚕豆是冬季一年生草本绿肥植物,对盐碱土具有抗性,适宜在滨海耕作田生长,其秸秆含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可作为有机绿肥翻压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后作水稻的化肥用量,并促进后作水稻优质、高产。此外,鲜蚕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因而,将蚕豆与稻秆有机组合体系作为稻田培肥,不但可减少农业化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农户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可实现农民复耕还田,有效地保护了滨海地区中低产耕地资源和缓解了滨海地区的粮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滨海中低产稻田,以蚕豆与稻秆组合体系作为稻田培肥及提供蚕豆-水稻营养生长的肥料的生产有机稻米的方法。
本发明选择位处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稠密的滨海地区,空气清新,水源干净且无土质污染,产地环境良好,单季亩产在400kg以下的稻田。
于秋季水稻收获时,高茬留田,留茬50-60cm高度翻压入土,供蚕豆生育期生长需求,可以起到田间遮阴的作用,保持土壤水分,同时稻秆矿化后可提供蚕豆生长所需养分。在10月-11月移栽种植蚕豆,每亩移栽2000-3000株,蚕豆生长期间每亩另需补充外源氮肥(N) 4-4.5kg,磷肥(P2O5)3.5-4 kg,钾肥(K2O)4-4.5kg。另收集贮存每亩收获的50-60cm稻秆100-150kg,待来年3月中旬-4月中旬蚕豆采收后与每亩约2000-2500kg的鲜蚕豆秸秆(每亩可产鲜蚕豆秸秆4000-5000kg)混合直接翻压还田,供后作水稻生育期生长需求。
所述种植水稻若为单季稻,将余下收集贮存的约2000-2500 kg鲜蚕豆秸秆继续贮存或制成饲料另作他用。所述蚕豆绿肥与稻秆有机组合体系每亩可提供养分N:8-9kg;P2O5:3-4 kg;K2O:7-8 kg,能够满足后作单季水稻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后作单季水稻生育期间不施用化肥及其它有机肥。
所述种植水稻若为双季稻,将余下收集贮存的约2000-2500 kg鲜蚕豆秸秆在早稻收割后晚稻种植前与早稻留茬50-60cm稻秆一起翻压还田。所述蚕豆绿肥与稻秆有机组合体系每亩可提供养分N:16-18kg;P2O5:5.5-7 kg;K2O:13-15 kg,足够满足后作单季水稻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和双季晚稻生育期的部分养分需求,后作单季水稻和双季晚稻生育期间不施用化肥及其它有机肥。
水分及植保管理与现有有机稻栽培技术相同。应用该方法可实现单季稻300-400kg/亩的有机稻米产量目标,双季稻700-850kg/亩的有机稻米产量目标,春蚕豆800-900kg/亩的产量目标。但若要实现单季稻500kg/亩的有机稻产量可将鲜蚕豆秸秆一次翻压入田。若要实现双季稻1000kg/亩,则另需增施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生产的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2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黑香荚兰烟草薄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酶洗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