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类零件外圆面抛光机机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3193.8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5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石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一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25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外圆面 抛光机 机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抛光加工设备零部件,尤其与一种轴类零件外圆面抛光机机头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圆柱轴类零件如摩托车减震器套筒等,其表面设置有刹车安装座、反光板安装座等一些凸出附属机构,套筒口部外圆直径大于筒体外圆直径,不等径的外圆面之间设有过渡面,使零件外圆表面并不是规则的圆柱面,而是不等径非规则外圆面。这类零件材料一般为金属,常用为铝合金,其制造方法大都采用金属模造铸,铸造成形的毛坯表面往往并不光洁,并且零件外圆表面存在两条微凸的分模线。为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使用寿命,需要对零件外圆面进行抛光处理。目前,像摩托车减震器套筒这样的轴类零件表面抛光都是采用人工使用砂布手动打磨,抛光效率低,抛光质量受操作工技能水平影响大,抛光质量不稳定,人工使用成本大。为解决前述缺陷,本专利申请人开发了一种能实现自动抛光加工的抛光机,采用回转移动的砂带圈作为抛光工具。在抛光加工过程中,要求砂带圈与工件的触靠力均衡稳定,砂带圈的装卸更换方便,所以需要专门设计支撑砂带圈运动的机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适应能实现轴承零件非规则外圆面自动抛光加工的抛光机的需要,提供一种砂带圈装卸方便而又张力稳定的轴类零件外圆面抛光机机头装置。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轴类零件外圆面抛光机机头装置,包括砂带圈,其特征是:所述的轴类零件外圆面抛光机机头装置还包括机架、砂带支撑机构和主电机,砂带支撑机构包括砂带支撑靠件、靠件移动驱动机构、靠件移动导向机构、过桥轮、过桥轮移动驱动机构、过桥轮移动导向机构和安装于机架并成上、下设置的两个转轮,其中一个所述的转轮作为主动轮,主动轮通过传动机构与主电机连接,由电机提供旋转动力;所述的过桥轮移动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和对第一移动件移动起限位导向的第一导向件,所述的过桥轮安装于第一移动件,第一导向件安装于所述的机架并位于所述的两个转轮之间,所述的过桥轮移动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并与第一移动件连接,驱动第一移动件带同过桥轮在横向上移动;所述的靠件移动导向机构包括第二移动件和对第二移动件移动起导向限位作用的第二导向件,砂带支撑靠件安装于第二移动件,第二导向件与靠件移动驱动机构连接并都安装于第一移动件上,使砂带支撑靠件、靠件移动导向机构和靠件移动驱动机构随第一移动件整体移动,靠件移动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移动件带同砂带支撑靠件在横向上移动,扩大或缩小砂带支撑靠件和过桥轮之间的间距;所述的砂带圈绕套于所述的两个转轮、砂带支撑靠件和过桥轮,由所述的两个转轮和间隔于两个转轮之间的砂带支撑靠件、过桥轮支撑成近似四边形,通过缩小砂带支撑靠件与过桥轮之间的间距,方便砂带圈装卸更换,通过扩大砂带支撑靠件与过桥轮之间的间距,为砂带圈提高张力。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发明还包括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靠件驱动机构为弹簧,弹簧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移动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移动件连接,通过弹簧弹力提供第二移动件的移动动力。
所述的弹簧为宝塔型弹簧,能提供恒定的弹力,在第一移动件带同砂带支撑靠件和过桥轮整体移动时砂带圈张力恒定,使砂带支撑靠件支撑砂带对工件的触靠力恒定。
所述的弹簧由至少两个宝塔型弹簧串接成一体形成。
进一步,所述的弹簧在串接时塔尖与塔尖连接。
所述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都为导轮结构,上下各设置至少两个导轮,导轮外圆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上都设置与导轮外圆面配合的导轨,导轨嵌入导轮外圆面上的环形凹槽。采用凹槽式导轮与导轨配合的导向结构,使移动导向机构对防尘要求不敏感,适合于砂带打磨这样的多粉尘抛光环境,滚动摩擦又可以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导向结构的间隙可调,方便装卸和后续调整。
所述的过桥轮和两个转轮都为鼓形轮,避免砂带圈在回转移动时轴向移位脱出轮面,并且砂带圈受力为中心部位,使砂带不易断裂,提高砂带使用寿命。
所述的砂带支撑靠件设有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成虎口状,可以开合调节两个支撑臂端部的间距。两个支撑臂端部之间的砂带作为加工砂带,根据工件不同部位结构通过上下开合调节两个支撑臂端部的距离,使砂带能触靠到更多的工件部位,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也能实现工件旋转触靠抛光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一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一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