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在线检测和控制打叶风分质量的打叶去梗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3492.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3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卯彦;张勇;张俊荣;杨晓华;张云;李艳华;汪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4B5/06 | 分类号: | A24B5/06;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检测 控制 打叶风分 质量 打叶去梗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打叶去梗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打叶复烤是对经初烤后的烟叶先进行叶、梗分离,然后将其含水率调整至适合于贮存及醇化要求的加工过程。打叶复烤是连接原烟和卷烟的“纽带”,是烟叶入库醇化前的一道关键工序。在打叶复烤工艺中,叶梗分离工艺段(即打叶机组)是影响产品形态唯一的主工序,其加工质量对制丝质量的影响较大,而后者又是决定卷烟质量(如单支重量、烟支密度、端部落丝量、空头率和卷制质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稳定叶梗分离质量是卷烟产品保持较高品质和风味特征的关键。叶梗分离质量最重要指标包括:叶片结构(如大片率、中片率、小片率、碎片率) 、叶中含梗率、梗中含叶率、长梗率等。
叶梗分离工艺段包括打叶和风分过程,打叶复烤厂将原料烟叶经过预处理进行加温加湿,在满足打叶要求后进入打叶器,打叶器通过打辊的转动,利用打辊与框栏之间的撕扯作用实现烟梗和叶片的脱离,再经过风分器进行风力分选,实现烟梗和叶片的分离。打叶机组均采用多级打叶风分模式,一般为四打十一分,每一级打叶工序均设有数量不等且呈并列分布的打叶器,每一级打叶工序后也均设有数量不等且呈串联分布的风分器,经过一级打叶工序的打叶器处理后的游离叶片、结合叶片以及烟梗的混合物通过输送带进入该级后的风分器分离出一部份叶片,该部分叶片中混杂有极少量的烟梗,其余混合物继续进入二级打叶工序,依此顺序,直至最后一级打叶工序使叶梗得到完全分离,此时打叶机组末端出来的几乎全是烟梗,虽然经过四级打叶十一级风分,但叶梗分离不可能完全彻底,烟梗中仍夹杂极少量叶片。通过风分器分离出来的叶片通过各自的风分后通道进入打叶机组的叶片汇总输送带,有多少级风分器就有多少条叶片通道,而烟梗通道只有一条,便是打叶机组的尾部出料口,该出料口联接有烟梗输送带。
目前在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由于受现有工艺质量测定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测量结果滞后严重。打叶质量受烟叶特性、来料物理状态、打叶设备类型及性能、打叶机组的工作参数设置等诸多因素影响,打叶风分过程一直凭借一线操作工人的个人经验进行手动调节,叶梗分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提高。首先,叶梗分离质量指标中的叶片结构、叶中含梗率是从打叶机组的叶片汇总输送带上取样检测,而梗中含叶率、长梗率则是从烟梗输送带上取样检测,即目前的取样检测点只有两处。其次,目前的检测方法其原理归根结底均基于称重法,通过手工或借助设备实现不同物料规格或品种分类后再分别进行称重,最后计算各种重量比得到叶梗分离质量指标。因此目前的打叶去梗工艺存在以下主要缺陷:a) 叶梗分离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无法有针对性地被用来及时调整打叶机组工作参数(如打辊转速、风分风量)。由于打叶机组包含多级打叶风分工序,因此即便检测得到了叶梗分离质量指标,却不清楚应该调整哪台打叶器或风分器的运行参数,操作人员只能凭经验去反复调试,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进一步导致叶梗分离质量的波动。b) 叶梗分离质量指标的测量结果滞后严重。这些指标采用人工定时取样,振动筛分或人工处理、比对,称重,计算重量比,最后得到检测结果。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实时性差,难以实现在线检测,而且检测到的信息量极少,基本上只有重量一个参数。c)难以满足当今烟草加工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由指标控制向参数控制、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控制科学决策转变,最终实现精细化打叶复烤的发展目标。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线检测和控制打叶风分质量的打叶去梗工艺,以实现对叶梗分离工艺段打叶风分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叶梗分离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未经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