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光电倍增器光阴极光利用率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5276.0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6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民;严俊;贺朝会;王三丙;罗茂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43/12 | 分类号: | H01J43/12;H01J43/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光电 倍增器 光阴 极光 利用率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提高光电倍增器光阴极光利用率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光电倍增器几何体的形状参数,对于椭球体选取长短轴比为形状参数R,所述的形状参数R选取的初始形状参数值为1.0;
步骤2:利用蒙特卡洛程序描述光电倍增器的几何体的基本几何特征层,基本几何特征层分为五部分,从外向里分别是:光电倍增器工作介质(1)、入射窗玻璃层(2)、光阴极(3)、真空(4)、电子倍增部分(5);
步骤3:输入所述基本几何特征层的材料参数,材料参数包括:化学成分、密度、物质对于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和吸收长度;
步骤4:定义光电倍增器相邻基本几何特征层之间的界面,从外向里依次包括四个界面,分别为入射窗玻璃界面(8)、光阴极界面(9)、真空界面(10)、电子倍增器界面(11),当光通过界面时有反射和折射,服从斯涅尔定律;
步骤5:根据探测光光谱抽样光子的波长,光子随机产生于靠近入射窗玻璃界面(8)的光电倍增器工作介质中,运动方向随机,为了减小统计误差每次模拟预设数量的光子;
步骤6:模拟光子在上述材料中的物理过程,并判断光子是否到达光阴极(3);
步骤7:计算得出光子到达光阴极(3)的比例A,A=m/n,其中:n为在光电倍增器工作介质(1)中产生的到达入射窗玻璃界面(8)的光子数,m为到达光阴极(3)的光子数;根据如下判断规则决定是否返回步骤2;
判断规则为:每一个形状参数值对应一个光子到达光阴极(3)的比例,通过增大形状参数R的形状参数值,能够得到光子到达光阴极(3)的比例随所述形状参数值的变化曲线,得到的曲线中光子到达光阴极(3)的比例最大值,对应的形状参数值为最优形状参数值,当达光阴极(3)的比例为最大值时,输出结果,否则,返回步骤2重复上述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形状参数R的形状参数值具体方法为:每次返回步骤2时,将椭球体的长轴固定,调整形状参数R,形状参数R在1.0到2.0之间每隔0.1调整一次,大于2.0时每隔1.0调整一次直到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器工作介质(1)的材料为液体闪烁体、水或真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阴极(3)为透射式光阴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倍增部分(5)为打拿极式或者微通道板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2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