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风阻刹车装置及其电气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5579.2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忠良 |
主分类号: | B60T1/16 | 分类号: | B60T1/1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36 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刹车 装置 及其 电气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辅助刹车系统,特别是一种风阻刹车装置及其电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风阻是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风阻看作是不利的因素,并努力去研究怎样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以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降低汽车的综合能耗。但风阻也有有利的一面,高速行驶中的汽车在进行紧急制动时,人们就希望能够利用风阻进行辅助刹车,从而降低汽车的行驶速度,最大限度地缩短汽车的刹车距离。中国专利03241621.0号和201220009259.9号公开了两种风阻刹车装置。但03241621.0号专利技术方案的缺点是其拉索的配套操作机构难以配置在现有的汽车中,且阻风板结构笨重粗大,不易于装在汽车上;201220009259.9号专利技术方案公开的是在高速列车的车顶上,采用液压缸及液压泵站系统控制阻风板的起降动作,且还需配置体积较大的整流罩,这种方案同样不适合于汽车使用。所以,在利用风阻进行刹车的研究中,亟待开发出一种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动作迅速,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风阻刹车装置,以适应汽车的安装空间小、刹车时间短、载重有限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汽车的刹车性能和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上的风阻刹车装置及其电气控制系统,它具有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动作迅速,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可以适应汽车的安装空间小、刹车时间短、载重有限的特点。从而可使汽车在正常行驶时具有较小的风阻系数,以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降低汽车的综合能耗;而在汽车进行紧急制动时,又可使汽车具有较大的风阻系数,帮助汽车的刹车系统最大限度地缩短刹车距离,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的风阻刹车装置,包括活动翻板、合页等部件,在车身板上加工有一近似方形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一块卧式活动翻板,该活动翻板通过合页与凹槽内壁连接在一起,活动翻板的外表面形状与该处的汽车外形相一致,活动翻板可以向前及向外张开一定的角度,使之成为一块阻风板,其张开的角度由设在活动翻板内侧与凹槽内壁之间的一组拉紧装置来决定,活动翻板的张开由一组电磁合分机构来实现,电磁合分机构由安装在活动翻板内侧的一个电磁铁装置和安装在凹槽内壁对应处的另一个电磁铁装置组成,活动翻板的关合则靠自身的重力和拉紧装置的拉力以及电磁合分机构的吸力来实现,而关合后的锁紧由一组电磁锁来实现,电磁锁由安装在活动翻板内侧的锁扣装置和安装在凹槽内壁对应处的电磁锁闩装置组成。
所述的拉紧装置包括铰接板一、铰接板二和弹簧,铰接板一与铰接板二铰接,铰接板一的另一端与凹槽内壁铰接,铰接板二的另一端与活动翻板的内侧铰接,弹簧嵌在铰接板一内,其一端固定在铰接板一的圆孔上,另一端固定在凹槽内壁上。
所述的活动翻板的整体形状为楔形,在活动翻板的内侧还设有若干凸起的格栅,以增加活动翻板的阻力效果。
所述的凹槽及活动翻板为水平方式布置时,活动翻板的最大向上张开角度应小于90度,以使活动翻板在张开后,可以靠自身的重力自动向回转动,实现活动翻板的自动关合;所述的凹槽及活动翻板为垂直方式布置时,此时,活动翻板的合页公共轴线是向前倾斜的,以使活动翻板在张开后,可以靠自身的重力而自动向回转动,实现活动翻板的自动关合。
所述的电磁合分机构包括两个互相可以吸合和排斥的电磁铁装置,一个电磁铁装置设在活动翻板的内侧,包括铁质底板、铁芯、铁质圆环和线圈,铁质底板设在活动翻板的内侧,在铁质底板的中心通过螺钉固定着一个圆柱形的铁芯,圆柱形铁芯外侧设有一个铁质圆环,铁芯与圆环之间装有线圈并灌有环氧树脂;另一个电磁铁装置装在凹槽内壁上,其位置与活动翻板上的电磁铁装置相对应,其结构与活动翻板上的电磁铁装置是一样的,但在铁质底板与凹槽的内壁之间还装有一块软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良,未经王忠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5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