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注塑机中的注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6489.5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夏增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4 | 分类号: | B29C45/54;B29C4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3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注塑 中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机,尤其指一种熔胶稳定、工艺控制线性度高,用于注塑机中的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220207208.7名称为《高性能单缸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具体说是高性能单缸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其包括底座、装在底座上的螺杆和安装在该螺杆后侧的注塑油缸装置,所述螺杆后端与摆线油马达驱动转动的联轴节固接,所述注塑油缸装置经差动注射带动摆线油马达和联轴节作高速水平直线运动。该发明将摆线油马达通过联轴节直接与注塑机螺杆连接,使用的传动部件较少、旋转动力传递距离较短,其不仅结构更简单、注射精度较高;而且在注射时油缸装置的活塞杆不转动,无须采用旋转密封,可提高密封性能。然而,该机构熔胶挤出过程中螺杆有旋转惯性不能急停,挤出与否具有随机性,难以达到精确控制,同时熔胶在轴向移动时会因为温度压力等因素变化影响其挤出的稳定性和线性度,使挤出效果不理想,因此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熔胶稳定、注塑精度高的用于注塑机中的注塑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注塑机中的注塑装置,包括与塑化部的出料孔相连通过的注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部与注射部为分离结构,所述注射部包括注射筒体、与模具注塑孔相适配的注射管、注射活塞,所述注射活塞能活动地置于注射筒体的内腔中,所述注射活塞通过连杆与驱动部相连接,所述注射管设置于注射筒体的前部,且所述注射管中的出料通道与注射筒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注射筒体的内腔通过通孔与塑化部的出料孔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塑化部的机筒前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右端设置有圆锥形的凹腔,所述注射筒体中挤出螺杆的前端形状与凹腔的形状相适配。
作为改进,所述塑化部的机筒前部的侧面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注射筒体的侧面相紧贴,所述通孔与通料孔在紧贴处对接而相互连通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注射管的尾端为嵌置于注射筒体前端面的中部位置,所述注射管的出料通道的尾端通过注射筒体的通腔与注射筒体的内腔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部为液压缸或气缸。
作为改进,所述液压缸或气缸由伺服控制装置的程控进行控制操作。
作为改进,所述注射活塞可优选为柱状活塞。
作为改进,所述塑化部的机筒与注射部的注射筒体通过螺钉或螺栓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塑化部与注射部为分离结构,所述注射部包括注射筒体、与模具注塑孔相适配的注射管、注射活塞,所述注射活塞能活动地置于注射筒体的内腔中,所述注射活塞通过连杆与驱动部相连接,所述注射管设置于注射筒体的前部,且所述注射管中的出料通道与注射筒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注射筒体的内腔通过通孔与塑化部的出料孔相连通。采用这种结构,一、具有能使熔胶螺杆三段参数不受轴向移动影响,熔胶压力曲线稳定,保证实现稳定的下料,不出现吃料量波动和下空料现象,同时能实现产量与速度的线性关系;二、能使熔胶螺杆与机筒保持轴线位置固定,保证机筒外部加热效率和稳定性,测温与加热的变化性和滞后影响降到最低,控制系统的作用得到简化和充分发挥;三、采用塑化部与注射部为分离结构,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精密性,在目前传统精密注射基础上,能实现不良产品率降低30%的效果;四、采用注射部为分离结构与单向阀装置相比,具有公差控制精度等级更高,控制效果也更好,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强度和安全性高,维护简便,注塑机的使用寿命也大幅度提升;五、采用塑化部的机筒前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右端设置有圆锥形的凹腔,所述注射筒体中挤出螺杆的前端形状与凹腔的形状相适配,这种设计的结构,能使塑化部的挤出螺杆与嵌块存在轴向微动位移,来控制封胶,即能通过挤出螺杆的前端角度实现封胶,具有更好的密闭性,封胶效果大幅度提高,达到质的飞跃程度;还有,单独注射部具有零部件数量少,结构更简单对熔胶流道造成的变动影响也最小,能使塑胶在流道内的停滞及附着影响降到最低;六、还有采用本装置,能达到精密与精确的注射,降低塑料制品的内应力和表面缩水性,改善制品的表观和形状翘曲,同时尺寸控制精确度达到微米级控制效果,尤其对塑胶制品尺寸越小,其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与注塑模具相配合的应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6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