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菊多糖在农业上作为抗病诱导子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6833.0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3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田薇;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P21/00;A01P3/00;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安娜;李翔 |
地址: | 3113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菊 植物土传病害 抗病诱导剂 抗病诱导子 应用 植物抗病诱导剂 药用赋形剂 诱导抗病性 粉剂 发生率 水剂 防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菊多糖在农业上作为抗病诱导子的应用。本发明的野菊多糖可制成植物抗病诱导剂,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本发明的抗病诱导剂能显著增加植物的诱导抗病性,降低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率。本发明的抗病诱导剂辅以常用的药用赋形剂,可制成水剂、乳剂、粉剂等剂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上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野菊多糖在农业上作为抗病诱导子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植物土传病害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重茬地,更是产生了严重的植物病害。植物土传病害对植物的质量与产量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利于农业生产。目前,为了控制植物土传病害,方法主要有使用化学杀菌剂和培育抗性品种等,但都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化学杀菌剂易导致“三R”问题,不但引起环境污染,还危及人类健康。而培育抗性品种,由于抗性品种资源少、所需选育时间长、耗资大、抗性品种易出现退化等原因而不被看好,所以寻求一种安全、环保、快速的控制植物土传病害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指经过生物或非生物外界因子的诱导,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有害病原菌的抗性作用的现象。诱导抗病相较于其它病害防治的方法,具有对环境无污染、使用技术简单、抗病谱广、抗病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将会成为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通过诱导抗性来控制植物病害,小分子量的诱导物受到特异性的限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现实依作物及病害种类不同而不同,目前已报道的具有诱导抗病性的有葡寡糖、壳寡糖及寡聚半乳糖醛酸等,在生产过程中分子量和聚合度不易控制,且生产成本高,且不同来源的寡聚糖针对不同的真菌病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影响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寻找高效、特异性诱导子是寡糖开发的重要内容。
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北野菊(C.boreale Mak.)、岩香菊(C.lavandulaefolium(Fisch.)Mak.)等的全草,分布在江苏、浙江、山西、云南、湖南等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野菊多糖,从野菊中提取得到,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野菊多糖具有防衰老、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目前,对于野菊多糖的研究中,还未见其作为植物抗病诱导子,应用于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报道。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菊多糖可以制成植物抗病诱导剂和生长促进剂,用于植物土传病害防控和壮苗的新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菊多糖作为抗性诱导子制成植物抗病诱导剂和生长促进剂,用于植物土传病害防控和壮苗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野菊多糖可以从野菊中利用现有工艺提取纯化得到:
(1)采集野菊花蕾或野菊茎,并在烘箱中烘干,粉碎,过80-100目筛;
(2)在上述野菊粉末中分别加入野菊粉末质量6-8倍的体积量的石油醚,回流1-2次,每次1-2小时,取出,过滤,滤渣水浴加热挥干剩余石油醚,得到脱色后的野菊粉末;
(3)在脱色后的野菊粉末中分别加入野菊粉末质量18-20倍的体积量的纯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取汁去渣,合并滤液,过滤,得野菊水提物溶液;
(4)减压低温浓缩野菊水提物溶液至比重为1.15-1.25;
(5)在浓缩后的野菊水提物溶液中,慢慢加入上述溶液体积6-8倍的90%-95%的乙醇,4℃静置过夜;
(6)待沉淀析出后,以3000-4500rpm离心上述混合液12-15min,取沉淀,使用冷冻干燥法干燥沉淀,得到野菊粗多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6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