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纠缠克隆的通用量子网络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7334.3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尚涛;赵晓杰;毛可飞;王朝;林翔;刘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纠缠 克隆 通用 量子 网络 编码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纠缠克隆的通用量子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基于图论,提供了一般图模型上经典信息编码协议转换至度不大于3的D3图模型上简单协议的通用方案,将不同类型的度大于3的节点即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转换为度不大于3的节点组合,实现基于一般图模型的量子网络编码方法;
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定义基本类型的节点,包括源节点、叉节点、传输节点、聚节点以及汇节点5种类型,如表1所示:
表1节点类型表
步骤2:定义量子网络编码协议简化条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2.1)在源节点上,输入被无改变地送至输出边;
(2.2)在叉节点上,输入值被复制后发送至两输出边;
(2.3)在传输节点上,运算为常数;
(2.4)在聚节点上,操作为简单的相加;
(2.5)在汇节点上,直接接受输入值,不进行任何操作;
步骤3:采用由一般图到D3图的转化方案,得到基于D3图的新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3.1)如果源节点有m≥2个输入,则加入m个父节点成为m个新的源节点,满足每个源节点均只有一个输入;
(3.2)如果汇节点有m≥2个输入,只需加入m个子节点成为m个新的汇节点,这样,新的源节点和汇节点满足上述条件(2.1)和(2.5);
(3.3)对于度大于3的叉节点和聚节点,通过分解方案转化为主要结构单元,得到等价的D3图;
步骤4:进一步简化协议,将系数部分的算法统一为加入传输节点;
步骤5:根据图中节点度数决定其整体顺序v1,v2,...,vr,其中,r为所有节点的个数;
步骤6:对于图中每个节点执行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6.1)如果节点vi是源节点,则令α(vi)=1,并且对该节点进行TTR操作,得到结果x1x2∈Σ4并且将χ(x1x2)输出至子节点;
(6.2)如果节点vi是聚节点,则令α(vi)=(1/9)α(v1)α(v2),此处v1与v2分别为其父节点,对两个父节点进行TTR测量,得到结果x1x2∈Σ4,y1y2∈Σ4,并且将χ(x1x2+y1y2)输出至子节点;对于聚节点,若其两个父节点的两个量子态分别为
(6.3)如果节点vi是传输节点,g为节点处选择TTR算子的操作,则执行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6.3.1)如果g是常函数,即g(○)=x1x2∈Σ4,则令α(vi)=1,直接发送χ(x1x2)输出至子节点;
(6.3.2)如果g是1-1映射,则令α(vi)=α(v1)/3,此处v1为其父节点,对父节点进行TTR测量得到结果x1x2∈Σ4并且将χ(g(x1x2))输出至子节点;
(6.3.3)如果g是2-1映射,对源量子态进行TTR测量,得到x1x2∈Σ4,将χ(g(x1x2))以概率发送至子节点,将χ(y1y2)和χ(z1z2)以概率发送至子节点,其中{y1y2,z1z2}=Σ4/Range(g),同时令
(6.4)如果节点vi是叉节点,则令α(vi)=(1/9)α(v1),此处v1为其父节点,使用将输出输送至子节点;
(6.5)如果节点vi是汇节点,则直接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纠缠克隆的通用量子网络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3)中所述的分解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3.3.1)一对多方案
考虑入度为1、出度为n(≥3)的节点,将其在出度上转换为度不大于3的节点组合,使用多层次的二叉树结构,以达到转化为D3图的目的;
(3.3.2)多对一方案
考虑入度为n(≥3)、出度为1的节点,将其在入度上转化为度不大于3的节点组合,使用多层次的二叉树结构,以达到转化为D3图的目的;
(3.3.3)多对多方案
考虑入度为n(≥3)、出度为m(≥2)的节点,结合一对多节点及多对一节点的转化方案,使用得到不同情形下的两种子方案:
a.若节点运算为简单异或,无系数叠加时即系数只取1,将多对多的情形转化成多对一节点或者一对多节点的组合,首先使用多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案对每个输入单独处理,然后对多次使用的信息进行复制,最后得到不同的输出;
b.若节点运算为简单异或,有系数叠加时即系数取0或1,首先对多次使用的信息进行复制,然后使用多对一的方案对每个输出单独处理,最后得到不同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73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