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电鼓风机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8136.9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元 |
主分类号: | F02B27/00 | 分类号: | F02B27/00;F04D2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54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电 鼓风机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内燃机增压器,尤其是一种节电鼓风机增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人们常用于代步交通工具,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一谈到发动机人们常常会为一些不同的车型排量及油耗技术深咸,发动机的油耗设计在配气机构及燃油雾化技术,配气机构设在发动机的汽缸头内,是四冲程发动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在工作时,由于发动机是自然吸气,吸气时又受到进气门的开闭限制,所以发动机得不到充足的空气和燃油雾化,使发动机动力不足,消耗了燃油。在我国汽车行业中,特别是大众汽车,就有很多车型安装排气涡轮增压器,有豪华型2.0T尊贵型,1.4高尔夫,等等车型,据汽车杂志,汽车安装涡轮增压器,可节省燃油8%左右,发动机动力更强劲。目前:公知的电动机鼓风机常用于工业上鼓风炼铁,翻沙厂,酒厂,煤厂等使用,在工业发展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器,在使用中它有耗电的二个缺点,一、它外壳上设二个空气口,一个空气进口设在外壳左侧方中心,另一个空气出口设在外壳前下方,电机设在外壳右侧方。在工作时,叶轮上八只叶片进入风力旋转,在一个空气出口只占外壳内圆周90°,只有二只叶片循环输出风力,其它外壳内圆周270°六只叶片进入风力循环旋转,它消耗了一半的电能,二、由于外壳外圆是半圆行状,它在外壳左侧方有一个叶轮安装口,所以叶轮叶片外圆设计得体积小,而外叶轮在壳内空间大。在工作时,由于外壳内空间大,它输出3分之一的风力从外壳内空气出口下方空间大跑掉了,输出风力不足。它的构造由电机、电机轴、叶轮、整体结构的外壳和二只脚座组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鼓风机其它外壳内圆周270°六只叶片进入风力循环旋转,它消耗了一半的电能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电鼓风机增压器,在工作叶轮旋转时,能把其它外壳内圆周270°六只叶片上进入风力循环旋转的风力,转化成输出风力,风力能增压发动机,又能提高发动机动力,而且节省鼓风机一半的电能。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电鼓风机增压器,它由电机、电机轴、左外壳、右外壳、叶轮、前后挡风室、三通胶管、空气大胶管、前后 空气小胶管组成。其特征是:电机设在右外壳右侧方,右外壳内中心设电机轴,轴上设方形轴以叶轮中心方形轴孔是连接关系,轴尖部设螺栓,鼓风机轴上套接叶轮,叶轮十只叶片圆周内中心设进气道,叶轮左侧方设左外壳。左右外壳前后各设一个挡风室,前后挡风室内凹行状与十只叶片的叶片周边有1毫米的旋转空间。左右外壳外圆上设五个空气口,左外壳左侧方中心设空气大进口,前方左右外壳设二个空气口,一个空气出口设在左右外壳前下方,另一个空气进小口设在左外壳前方。后方左右外壳设有二个空气口,一个空气出口设在左右外壳后上方,另一个空气进小口设在左外壳后方。
上述左右外壳外圆上前下方和后上方各设一个空气出口是:左右外壳前后方各设一个半边空气出口,左右外壳外圆上前后二个空气出口是组合而成。左右外壳前后各设一个挡风室的构造是:挡风室中间是凹行状,凹行状中间与十只叶片的叶片周边有1豪米的旋转空间,当十只叶片经过挡风室凹行状时,能把十只叶片上的风力挡住向空气出口外输出。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专利的新技术和现有同型号的电动鼓风机技术相比,有明显的新技术进步和节电效果,在工作叶轮旋转一圈时,二个空气出口共输出二圈的风力,输出风力又能吹化燃油中的大小颗粒状,又能增压发动机,使发动机有更大的高功率输出。本增压器体积小,做功风力大、制造简单、寿命长、节省鼓风机电能一半及燃油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前方结构图。
图2是:增压器右侧方结构图。
图3是:增压器后方结构图。
图4是:增压器右侧方结构图。
图5是:发动机进气管设增压器俯视结构图。
图1中:1、电机,2、右外壳,3、左外壳,4、左外壳前空气进小口,5、空气小胶管,6、空气大胶管,7、左外壳空气大进口,8、叶轮进气道,9、电机轴,10,轴螺母,11、左右外壳前下方空气出口,12、三通胶管第一端空气出口,13、电机电源线。
图2中:14电机三个螺栓连接孔,15、右外壳三个螺栓连接孔,16、右外壳右侧方前后挡风室各二个螺栓连接孔,17、三通胶管第三端,18、左右外壳后上方空气出 口。
图3中:19、左外壳后空气进小口,20、空气小胶管,21、空气大胶管后下方空气出小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元,未经杨成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81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