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标识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38667.8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4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卓开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开富 |
主分类号: | G09F7/00 | 分类号: | G09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 11425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10139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识环,特别是一种装配在线路线缆上所起标识的字符字迹清晰耐磨的一种线缆标识环。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的常见做法为采用塑料制成的短圆柱中空状的标识环,配线时穿套在小尺寸的紧套光缆上,但此方案会造成号码环在光缆上滑动及转动,出现编码显示错乱等情况,给装配及后期维护带来一定困难。
在已公开的专利中提供了解决方案如:申请号为CN 201707839 U 的专利描述了一种改良结构的号码环,其为呈倒 U 型的夹块,在夹块的开口端的两侧,朝向封闭端的内壁面形成有呈九十度角分布的两道防滑尖条,使夹块不易有翻转情况;申请号为 200920005508.5 的专利描述了一种号码环,其截面呈梯形,内腔中采用四条对称分布并带有弹性的筋条来固定,其装在线缆上可有效防止滑动和转动。此两个专利所描述的号码环使用时紧套在光缆上,均会造成光缆护套受力发生形变,从而导致光缆内光纤受挤压,传输性能变差,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光纤受损发生断裂,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会把标识的字符磨得不清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标识环,使标识环不会和线缆之间产生滑动和转动,且不会对线缆造成挤压,而且标识的字符字迹清晰耐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缆标识环,标识环的截面为呈现“C”形,所述的标识环上设置标识区域,所述的标识区域上具有填充了油墨的字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标识区域上的字符为凹形字符或凸形字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标识环的边沿有凸起,且与凸起相对应的另一边沿有下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标识区域为标识环外表面、标识环外表面突起的平台、标识环外表面下凹的平台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标识环外表面突起的平台或标识环外表面下凹的平台为长方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边沿凸起、边沿下凹的形状为楔形或三角形。
本发明采用了“C”形标识环,满足了线缆本身外形的要求,使标识环不会对线缆造成压挤。同时,标识环之间边沿凸起与边沿下凹的配合,解决了标识转动和移动的问题。标识区域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选择或直接位于标识环外表面或表面突起的平台或表面下凹的平台,使标识环在使用时不会对配线线路使用造成影响;标识环的凹形字符或凸形字符避免了外部物体对字符的直接摩擦,使字符字迹清晰,不易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3和图5分别为本发明三个不同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仰视图。
其中:1、“C”形截面,2、标识区域,3、字符,4、边沿凸起,5、边沿下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和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线缆标识环,截面呈现“C”形,标识环上设置标识区域,标识区域为标识环外表面突起的长方体。标识区域上具有凹形的字符,凹形字体或符号上面填充黑色油墨,凹形字符的字迹更加清晰,且不容易磨损。标识环的边沿,一边为楔形凸起,一边楔形下凹,且位置相互对应。凹形字符使得字符不容易磨损、耐油,通过标识环之间的边沿凹凸结构配合,使环环之间不会出现转动或滑动现象。
图3和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基本结构与上一实施例相似,标识环的截面为呈现“C”形,所述的标识环上设置标识区域。本实施例具有两个标识区域,一个为标识环外表面下凹的长方体平台,另一个为标识环的外表面,两个标识区域位置相对。标识区域上具有填充了黑色油墨的凸形字符。标识环的边沿一边为凸起,一边下凹,且凸起和小凹的形状都为三角形,位置相互对应,环环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本发明的两面标识区域使作业人员更容易对线缆进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开富,未经卓开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86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铭板标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