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品钢绞线束用的箍紧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9229.3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牛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鑫坤泰预应力专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马俊芳 |
地址: | 30040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品 钢绞线束用 箍紧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施工中紧固成品钢绞线束用的部件,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成品钢绞线束用的箍紧环。
背景技术
在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需要将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梳编理顺成成品钢绞线束,再穿入已制备好的预应力孔道波纹管中。成品钢绞线束(又称“梳编束”)在波纹管道内穿送时,需要在成品钢绞线束前端设置一个特制的牵引器进行拖拉,这样能显著提高多根钢绞线穿送的效率。
图1是现有技术箍紧环径向挤压箍紧成品钢绞线束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如图1、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为使由多个单根钢绞线1a梳编理顺成的成品钢绞线束1在牵引器拖拉下,顺利穿送通过波纹管,首先需要将成品钢绞线束1一端捆绑箍紧在一起,再将牵引器连接到捆绑箍紧后的成品钢绞线束1一端。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箍紧环2捆绑箍紧在成品钢绞线束1的一端,该箍紧环2的结构是一个空心圆柱形套管,箍紧环2的内径配装套在成品钢绞线束1上,用专用挤压设备围绕箍紧环2外圆周进行径向挤压,使套在箍紧环内的各单根钢绞线1a紧贴在箍紧环的内壁上,挤压后的箍紧环2外表面留下径向工艺压痕2a,径向工艺压痕2a呈圆环状,箍紧环2箍紧在成品钢绞线束1一端并与成品钢绞线束1结合成一体,给牵引器拖拉成品钢绞线束1穿送通过波纹管提供方便。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专用挤压设备对箍紧环2外圆周径向挤压后,在箍紧环2内壁形成圆环压痕紧固在位于成品钢绞线束1外层的单根钢绞线1a上,外层的单根钢绞线1a之间形成的径向工艺压痕间隙3较大,外层的单根钢绞线1a与箍紧环2内壁之间为线接触,接触面小,箍紧环2与成品钢绞线束1之间的结合力小;2)箍紧环采用径向挤压后,如果挤压力需要提升达到较大压力时,则箍紧环2的变形也就越大,这样会降低箍紧环2的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快速牢固的箍紧在成品钢绞线束端部,与成品钢绞线束结合力大,寿命长的一种成品钢绞线束用的箍紧环。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品钢绞线束用的箍紧环,所述箍紧环是一个空心圆柱形套管;所述箍紧环配装套在由多个单根钢绞线梳编理顺成的成品钢绞线束的端部;专用挤压设备挤压箍紧环后,在箍紧环的外圆上形成轴向工艺压痕。
优选方案是:所述箍紧环的结构如下:其壁厚为:3~20mm;其长度:40~240mm;其内径根据单根钢绞线梳编成的成品钢绞线束确定;其外径小于与成品钢绞线束共同穿送的施工孔道内径。
优选方案是:所述箍紧环外圆上的轴向工艺压痕是沿箍紧环轴向形成长条状凹陷压痕,该长条状凹陷压痕的形状与箍紧环内位于成品钢绞线束外层的多个单根钢绞线外缘轮廓相似;所述轴向工艺压痕在箍紧环内壁的形状为:箍紧环的内壁嵌入位于成品钢绞线束外层单根钢绞线之间间隙且包裹其内壁所接触的所述外层单根钢绞线外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箍紧环采用轴向挤压,挤压方向与箍紧环和成品钢绞线束长度方向一致,轴向挤压使得箍紧环的内壁嵌入成品钢绞线束外层的单根钢绞线之间间隙中,而且箍紧环的内壁包裹了其内壁所接触的单根钢绞线外缘,箍紧环内壁与外层单根钢绞线外缘接触为弧面,接触面积大,在同等压力下,成品钢绞线束与箍紧环之间结合强度高,箍紧环与成品钢绞线束能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2)将箍紧环固定在成品钢绞线束端部的专用挤压设备和工具结构简单,造价低,箍紧效果好,箍紧环与成品钢绞线束能牢固为一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箍紧环径向挤压箍紧成品钢绞线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箍紧环轴向挤压箍紧成品钢绞线束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附图中序号说明》
1:成品钢绞线束;1a:单根钢绞线;2:箍紧环;2a:径向工艺压痕;2b:轴向工艺压痕;3:径向工艺压痕间隙;4:轴向工艺压痕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使用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序号。
图3是本发明箍紧环轴向挤压箍紧成品钢绞线束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鑫坤泰预应力专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鑫坤泰预应力专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9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