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9250.3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5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珽;于薇;蔡培杰;刘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14 | 分类号: | G01N27/414;G01N33/5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传感器 制作方法 及其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衬底;
形成于所述柔性衬底上的源极和漏极;
形成于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所述的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电性连接于所述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栅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的表面修饰有特异性受体,所述的特异性受体选自抗体、酶、蛋白质、肽、氨基酸、核酸适体、脂、辅因子或碳水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极为Ag/AgCl参比电极。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柔性衬底上通过喷墨打印法或溶胶打印法制作源极和漏极;
s2、通过喷墨打印法或溶胶打印法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制作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
s3、活化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上吸附的功能化羧基,并采用特异性受体对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进行修饰,采用封闭试剂保护未反应的活化羧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衬底选自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酯、聚对笨二甲酸丁二酯、聚酰亚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所述的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的材质选自构成交叠网络的功能化石墨烯、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或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结构;所述的封闭试剂选自乙醇胺、牛血清白蛋白、脱脂奶粉或干酪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还包括制备功能化纳米碳材料溶液,所述的功能化纳米碳材料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1-芘丁酸溶解于浓度为0.01-0.5mg/mL的纳米碳材料溶液中,溶剂为DMF,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溶液分离后取下层沉淀,加入DMF中溶解分散即为功能化纳米碳材料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芘丁酸与纳米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50):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将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浸入2-8mM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8-20mM 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混合溶液1-3h,活化碳材料上吸附的功能化羧基,反应后用pH=7.4的PBS缓冲溶液清洗;采用特异性受体对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进行修饰,其后采用封闭试剂保护未反应的活化羧基,每步反应后均用pH=7.4的PBS缓冲溶液进行清洗。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所形成电阻为10~100kΩ。
10.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检测物质液体置于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层上,将栅极的一端插入在待检测物质液体里,通过调节栅极电压调控电流信号强弱,实现对待检测物质的检测或量化,所述的待检测物质液体选自重金属离子或蛋白质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92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扫查式激光超声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城市内涝监测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