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用于使电弧消弧的消弧区段的电流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9471.0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8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A·德格怀特;B·斯普利策多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K&N开关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44 | 分类号: | H01H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用于 电弧 区段 电流 开关 | ||
1.一种电流开关、优选DC-电流开关,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灭弧室(4)的接触体(2),在所述灭弧室中设置有接触桥(1)的接触区段(7)以及接触件(6)的接触区段(8),所述接触桥沿着从所述接触桥(1)指向到所述至少一个灭弧室(4)中的纵向方向(13)和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13)横向地延伸的宽度方向(14)延伸,其中,在与从所述接触桥(1)指向所述接触件(6)的高度方向(25)平行地延伸的断口(18)打开时,在所述接触桥(1)和所述接触件(6)的接触区段(7,8)之间在负载下形成电弧(3),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灭弧室(4)具有消弧区段(12),所述电弧(3)能偏转到所述消弧区段中;所述消弧区段(12)在纵向方向(13)上由第一消弧区段壁(16)和第二消弧区段壁(17)限定边界;所述消弧区段(12)在宽度方向(14)上由第三消弧区段壁(20)和第四消弧区段壁(21)限定边界;所述第一消弧区段壁(16)、第二消弧区段壁(17)、第三消弧区段壁(20)和第四消弧区段壁(21)形成三个闭合的角部(22)和一个敞开的角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的角部(23)由所述第一消弧区段壁(16)和所述第三消弧区段壁(20)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桥(1)在纵向方向(13)上由接触桥棱边(15)限定边界;在纵向方向(13)上观察,所述接触桥棱边(15)设置在所述第一消弧区段壁(16)与所述第二消弧区段壁(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桥(1)在宽度方向(14)上由接触桥侧棱边(19)限定边界;在宽度方向(14)上观察,所述接触桥侧棱边(19)设置在所述第三消弧区段壁(20)与所述第四消弧区段壁(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桥(1)通过所述敞开的角部(23)伸入到所述消弧区段(12)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桥(1)以接触桥角部(24)通过所述敞开的角部(23)伸入到所述消弧区段(12)中,其中,所述接触桥角部(24)通过所述接触桥棱边(15)和所述接触桥侧棱边(19)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永磁体(5)的凹槽(9),以便使所述电弧(3)偏转到所述消弧区段(12)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槽(9)与所述至少一个灭弧室(4)分开地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9)与所述断口(18)平行地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凹槽(9)中设置有永磁体(5),其中,所述永磁体的极沿着横向于所述断口(18)的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灭弧室(4)具有构造成所述接触体(2)的凹部的第一灭弧室区域(11),所述第一灭弧室区域在纵向方向(13)上由第一区域壁(30)限定边界;在所述第一灭弧室区域(11)与所述消弧区段(12)之间设置有由所述接触体(2)形成的接片(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区段(12)在宽度方向(14)上和/或在纵向方向(13)上具有比所述第一灭弧室区域(11)大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片(10)具有在纵向方向(13)上呈V形扩展的横截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片(10)相对于所述接触桥(1)的在宽度方向(14)上的延伸居中地设置,优选相对于所述接触桥(1)的接触区段(7)的在宽度方向(14)上的延伸居中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2)是一体的并且由聚酰胺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N开关发展有限公司,未经K&N开关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94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