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震缓冲防爆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0954.2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宇;周水庭;黄红武;向铁明;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缓冲 防爆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尤指一种防震缓冲防爆轮胎。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轮胎一般分为充气轮胎及免充气轮胎,免充气轮胎虽然使用时省去了充气过程,使用较为方便,但是轮胎的胎壁较厚,甚至为实心胎,因此弹性不足,缓冲效果较差,避震性能不好。为此,目前免充气轮胎还是不能完全替代充气轮胎。
然而,充气的空心轮胎却也存在不足之处:
1.充气的空心轮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旦被尖锐物扎破胎壁或者遭遇突然爆胎,轮胎内的气体会迅速泄漏导致车辆失去平稳,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车辆损坏甚至人身安全。
2.充气的空心轮胎内部空腔是一个整体,当轮胎被尖利物扎破后,将使轮胎内的气体瞬间泄漏,致使车辆无法行走,从而耽误人们的出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3.充气轮胎如果充气过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轮胎压力过大将产生跳动;如果充气不足,又容易产生局部过热而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针对现有充气轮胎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经过长期研究、深入构思,终于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性能好又不爆胎的防震缓冲防爆轮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震缓冲防爆轮胎,包括外层胎面胶层及内层胎体钢丝层,在该外层胎面胶层及内层胎体钢丝层之间设置有蜂窝缓冲层,在该内层胎体钢丝层之内则形成充气室;所述的蜂窝缓冲层为以弹性缓冲材料制成的具有若干蜂窝孔洞状的结构层。
所述的蜂窝缓冲层仅设置在轮胎的胎冠或者胎冠和胎肩处。
所述的蜂窝缓冲层的蜂窝孔洞沿轮胎的轴线分布设置。
所述的蜂窝缓冲层的蜂窝孔洞沿轮胎的径向分布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将胎面胶与胎体之间的缓冲层设置成具有密布孔洞的蜂窝状结构,这样在轮胎制作完成后,气体被自然密封在该蜂窝孔洞之内,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蜂窝孔洞被压缩,从而可以增加轮胎的弹性,减少震动,提高缓冲性能。
2.由于蜂窝孔洞的设置,在增加防震性能及缓冲效果的同时,可以减缓轮胎内部充气室充气过足而产生的轮胎跳动现象,从而增加行驶的舒适性。
3.蜂窝状的缓冲层的设置,可以增加气室外侧的厚度,使尖锐物不易直接扎入到充气室内,而且外侧的一个个蜂窝状的气密室,即使一个或多个被刺破,也不会影响其他的蜂窝孔洞,从而可以减少轮胎爆胎的可能性,增加行车安全。
4.相对原有充气轮胎来说,轮胎表面结构较软,因此可以减少对路面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所揭示的是一种防震缓冲防爆轮胎,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佳实施例。所述的轮胎直接安装在轮辋(图中未示出)上,该轮胎包括外层胎面胶层1、蜂窝缓冲层2及内层胎体钢丝层3,该蜂窝缓冲层2位于外层胎面胶层1及内层胎体钢丝层3之间,在该内层胎体钢丝层3之内则为充气室4。所述的蜂窝缓冲层2为以弹性缓冲材料制成的具有若干蜂窝孔洞状的结构层,其可以仅设置在胎冠或者胎冠和胎肩处。
在所述的外层胎面胶层1与内层胎体钢丝层3之间增加了蜂窝缓冲层2之后,轮胎在制作之后,气体被自然密封在蜂窝缓冲层2的蜂窝孔洞之内,这样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蜂窝孔洞被压缩,就可增加轮胎弹性,减少震动,提高缓冲性能。
根据蜂窝孔洞的方向不同,本发明可以设计两种实施方式。一种如图1、2所示,该蜂窝缓冲层2的蜂窝孔洞的轴线与轮胎的轴线平行,也就是说,该蜂窝缓冲层2的蜂窝孔洞沿轮胎的轴线分布设置。另一种如图3、4所示,所述的蜂窝缓冲层2的蜂窝孔洞以轮胎的轴线为中心放射状分布,也就是说,该蜂窝缓冲层2的蜂窝孔洞沿轮胎的径向分布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09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损耗超宽带的热光开关
- 下一篇:一种方便拆卸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