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侦测电路及静电侦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3175.8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4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政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周伟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侦测 电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防护静电记录功能的防护电路;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记录机制并提高静电防护性的显示器静电侦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一般电路中,研发人员通过设置静电防护元件(ESD component)保护晶片,防止晶片遭受静电攻击而损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研发人员仅能够根据以往经验判断静电防护元件的设置位置及防护程度,而无法推测并记录静电电流曾经窜流哪些元件。
需说明的是,研发人员是于电子元件及晶片受到静电攻击且产生毁损后,才改善静电防护机制。换言之,现行电路中缺乏良好的静电防护记录机制,使得电路的防护功能无法尽善尽美。此外,为了慎重起见,研发人员通常会放置大量的静电防护元件以保护电路,其中并非全数静电防护元件都是必要的,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成本。
综合上述诸多因素,如何设计能够记录静电防护位置并且提高防护性能的防护电路,为现今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防护记录机制并提高防护性能的静电侦测电路。
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侦测模块的静电防护电路,以记录静电驱动状态。
于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读取静电防护状态的静电侦测电路,能够建立静电防护分布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静电侦测电路。于此实施例中,静电侦测电路包含至少一静电防护模块、至少一侦测模块及微处理控制模块。其中,至少一侦测模块分别连接于至少一静电防护模块,且至少一侦测模块根据至少一静电防护模块的驱动状态产生驱动记录信号。微处理控制模块耦接于至少一侦测模块,其中当至少一侦测模块传送驱动记录信号至微处理控制模块时,微处理控制模块记录驱动记录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静电侦测方法。于此流程中,静电侦测方法包含以至少一侦测模块根据至少一静电防护模块的驱动状态产生驱动记录信号;以及通过至少一侦测模块传送驱动记录信号至一微处理控制模块时,以微处理控制模块记录驱动记录信号。
相对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及静电防护方法是通过侦测模块侦测静电防护模块的驱动状态,且根据驱动状态输出驱动记录信号,进而记录防护电路的防护位置及路径。需说明的是,微处理控制模块能够读取该驱动记录信号,进而建立静电防护地图。此外,在静电防护地图中,静电防护电路可调整哪些区块的电子元件的防护元件,进而选择性地关闭防护元件或调整其防护程度,以达到静电防护侦测及验证的功效。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静电侦测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静电侦测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静电侦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静电侦测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符号说明】
1、1A、1B静电侦测电路120控制开关
10、10A~10J静电防护模块130旁通处理单元
20侦测模块 210侦测反相器
30微处理控制模块 220侦测处理单元
40验证分布模块 310储存单元
110延迟电路320读取界面
111防护电阻V1第一电压
112防护电容V2第二电压
115反相器V3第三电压
115A反相输入端 V4第四电压
115B反相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能够记录静电防护位置的静电侦测电路。于此实施例中,静电侦测电路为显示装置的静电侦测电路,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静电侦测电路可以为电脑、电子行动装置、媒体播放器或其他电子装置,并无特定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静电侦测电路1包含至少一静电防护模块10、至少一侦测模块20及微处理控制模块30。在此实施例中,侦测模块20分别连接于静电防护模块10,且微处理控制模块30耦接于侦测模块20。在实际情况中,侦测模块20根据静电防护模块10的驱动状态产生驱动记录信号。其中当侦测模块20传送驱动记录信号至微处理控制模块30时,微处理控制模块30记录驱动记录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1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