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圈三角以及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3738.3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0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R·哈夫拉内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H.斯托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D04B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宣力伟;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角 以及 针织 横机上 制造 金银 针织物 方法 | ||
1.针织横机的成圈三角(100),其具有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1、S2),其中所述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S1)具有用于挺出所选的第一组针(N1)的挺针装置,并且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第二组针(N2)的第一选针装置以及挺出所述第二组针(N2)的挺针装置和用于将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N1)退回到弯纱深度的退针三角部件(12b),其中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具有用于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不是所述第二组针(N2)的组成部分的第三组针(N3)的第二选针装置,其中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中不为所述第三组针(N3)设置挺针装置或者必要时设置下述挺针装置:所述挺针装置不会将所述第三组针(N3)挺出到使所述第三组针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中参与成圈过程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三角(101)关于中心平面(SM)对称地构造。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圈系统(S1、S2)之间布置桥接部件(30),所述桥接部件将所述第一组针(N1)在垫放合股线(B)之后首先保持在纱线垫放位置上并且随后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三角具有用于导引所述第三组针(N3)的脚部的导引部(11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具有挤压件(13b),其用于挤压所述第一组针(N1)中的不是所述第二组针(N2)的组成部分的针(N3)的脚部或者用于成圈选择的配属的耦接部件的脚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S1)具有内置的不起作用的退针三角部件。
7.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三角的针织横机。
8.用于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其具有以下方法步骤:
a)选出第一组针(Ni);
b)利用成圈三角(100)的向前运动的成圈系统(S1)挺出所选的针(N1);
c)将合股线(B)垫放到所挺出的针(N1)的针钩中;
d)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第二组针(N2);
e)从所挺出的第一组针(N1)选出不是所述第二组针(N2)的组成部分的第三组针(N3),其中所述第三组针(N3)比所述第二组针(N2)更小程度地挺出,从而使得所述第三组针(N3)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中不参与成圈过程;
f)利用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S2)挺出所选的第二组针(N2);
g)将提花线(M)垫放到所挺出的第二组针(N2)的针钩中;
h)将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针(N1)退回到弯纱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出所述第二组针(N2)之前将所述第一组针(N1)退回到脱圈位级上方的位置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后运动的成圈系统的导引部中导引所述第三组针(N3)的脚部,在此期间挺出所述第二组针(N2)用于利用所述提花线(M)成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斯托尔两合公司,未经H.斯托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7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