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脚踏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4180.0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2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峰 |
主分类号: | D05B69/30 | 分类号: | D05B6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脚踏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缝纫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缝纫机上,用踩踏用的缝纫机脚踏板。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世界缝纫机行业经历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全面转移,目前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量在中国。但是,国内70%-90%的高端机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所占领。而在中低端缝纫机产品上,世界缝纫机产业已经完成了向中国转移,目前产业转移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延伸。随着缝纫机械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缝纫机械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缝纫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翘楚!
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机座分为台板和机箱两种形式。台板式机座的台板起着支承机头的作用,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种式样,有一斗或多斗摺藏式、柜式、写字台式等。机箱式机座的机箱起着支承和贮藏机头的作用,使缝纫机便于携带和保管。
缝纫机的传动部分由机架、脚踏板、传动部件等构成,现有的缝纫机上的脚踏板,包括踩踏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缝纫机上的转动轴相连。现有的一种缝纫机脚踏板,包括踩踏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缝纫机上的转动轴相连。而现有的踩踏部是笔直的,用户足部呈弧形状,踩踏的时候,踩踏部与用户足部有效着力面积小,用户容易觉得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用户足部有效着力面积大的缝纫机脚踏板。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纫机脚踏板,包括踩踏部和一端与缝纫机上的转动轴相连的连接部,所述的踩踏部呈与人体足部曲线相配的弧形状。
所述的踩踏部表面布置有防滑颗粒。
所述的防滑颗粒呈凸起状。
所述的防滑颗粒呈弧形内凹状。
所述的防滑颗粒为硅胶颗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踩踏部设计成与人体足部弧形相配的拱形状,用户使用时,能增大有效着力面积。
踩踏部表面布置防滑颗粒,用户使用过程中,能减少用户足部与踩踏板之间踩滑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仰视图。
图中,1、踩踏部,1-1、防滑颗粒,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缝纫机脚踏板,包括踩踏部1和一端与缝纫机上的转动轴相连的连接部2,所述的踩踏部1呈与人体足部曲线相配的弧形状。用户足部踩在踩踏部1上时,由于踩踏部1呈弧形状,所以,用户的足部与踩踏部1有效着力面积大,用户不易觉得疲劳。
所述的踩踏部1表面布置有防滑颗粒1-1。
所述的防滑颗粒1-1呈凸起状。
所述的防滑颗粒1-1呈弧形内凹状。
所述的防滑颗粒1-1为硅胶颗粒。能减少用户足部与踩踏板1之间踩滑的可能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本发明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峰,未经王维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41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