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及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4523.3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伍毅;曾宪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B62L3/08;B60T1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张小晓 |
地址: | 40070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轮车 联动 制动 装置 后轮 | ||
1.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包括可控制碟刹(100)的油泵(5)、可控制鼓刹(200)的第一拉索(6)、手制动机构(300)和联动机构(400);其特征是:
所述手制动机构(300)包括可绕转轴(1)旋转的手柄(2);所述联动机构(200)包括中部与所述手柄(2)固定连接的平衡机构(4);所述平衡机构(4)的一端可带动所述油泵(5)的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拉索(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衡机构(4)包括平衡块(15),平衡块(15)内设置有衬套(8);一螺栓(9)穿过所述衬套(8)后与所述手柄(2)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为可绕所述转轴(1)旋转的摇臂;所述摇臂一端通过所述平衡机构(4)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所述油泵(5)的活塞(5e)。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泵(5)上一体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5a)和第二凸缘(5b);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和手柄(2)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5a)和第二凸缘(5b)之间的间隙;所述转轴(1)为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缘(5a)、油泵动作机构(7)、手柄(2)和第二凸缘(5b)后与锁紧螺母(11)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还包括限制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极限位置的限位机构;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所述平衡机构(4)仍可以所述转轴(1)为中心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12);所述油泵(5)上一体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三凸缘(5c);所述限位杆(12)固定在所述第三凸缘(5c)上;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12)相对的限位部(7a);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使油泵活塞(5e)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杆(12)与所述限位部(7a)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杆(12)为螺杆,通过限位螺母(13)固定在所述第三凸缘(5c)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衡机构(4)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圆柱;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设置有与所述圆柱接触的外凸弧面(7b)。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靠近所述平衡机构(4)一端设置有球笼安装室(7c);所述球笼安装室(7c)内设置有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所述平衡机构(4)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球头;所述球头伸入所述球笼安装室(7c)并与所述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泵(5)相对车辆的前部设置有第四凸缘(5d);所述第四凸缘(5d)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拉索(6a)通过的通孔(5f)。
11.一种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括用于前轮制动的碟刹(100)、用于后轮制动的鼓刹(200),以及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动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联动制动装置;所述碟刹(100)通过油泵(5)控制;所述鼓刹(200)连接有制动杆(10);所述制动杆(10)与所述第一拉索(6)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其特征是:所述油泵(5)通过抱箍(16)固定于手把管(3)的右侧;所述第一拉索(6)通过拉索柱销(23)设置于所述平衡机构(4)上;
所述手把管(3)的右端设置有胶套(18);所述胶套(18)的操作部(18a)中心和所述转轴(1)中心的距离(L2)与所述拉索柱销(23)中心和所述转轴(1)中心的距离(L1)的比值为4.1-5。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其特征是:两轮车上铰接有后制动踏板(19);所述后制动踏板(19)相对脚踏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索(20);
所述制动杆(10)的下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10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10d);所述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10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10d)均设置有相对的条形孔(21);所述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和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22a);所述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10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10d)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二制动销轴(22b);所述第一制动销轴(22a)与所述第一拉索(6)连接;所述第二制动销轴(22b)与第二拉索(20)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销轴(22a)和第二制动销轴(22b)的直径均小于所述条形孔(21)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45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