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的定子、电动机和设备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5020.8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0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康真;小野洵一;松田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定子 设备 机器 | ||
1.一种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机的定子(100)包括:
定子铁心(1),具有多个齿;
绝缘部(2),设置于上述定子铁心(1)的齿;
绕线(3),设置于设置有上述绝缘部(2)的齿;
端子(4),通过折弯方线而成形;
基板(5),形成有供上述端子(4)的顶端部(4a)插通的孔(5a),并装载有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路;以及
支承部(2a),设于上述绝缘部(2)的上部,支承上述端子(4)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2a)在将上述基板(5)装载到上述绝缘部(2)的上部时的负载施加于上述端子(4)的状态下,通过支承上述端子(4)而承受该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4)具有:
顶端部(4a),插通在上述基板(5)的上述孔(5a)中;
水平部,形成能够钩挂上述绕线(3)的部位;以及
基端部(4i),被插入到上述绝缘部(2)的接线侧,
上述水平部被上述支承部(2a)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4)具有:
顶端部(4a),插通在上述基板(5)的上述孔(5a)中;
水平部,形成能够钩挂上述绕线(3)的部位;以及
基端部(4i),被插入到上述绝缘部(2)的接线侧,
上述水平部被上述支承部(2a)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端部(4a)形成为前端变细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端部(4a)形成为前端变细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上述水平部由上述顶端部侧的第1水平部(4d)和上述基端部侧的第2水平部(4f)构成,
上述支承部(2a)至少支承上述第1水平部(4d)。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其特征在于,
上述方线使用扁线。
9.一种电动机(200),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机(200)使用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
10.一种设备机器(300),其特征在于,
该设备机器(300)装载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50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态修改三维模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包缝直驱一体化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