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速通信用抗串扰接口电路及包含该接口电路的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5103.7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樊金波;孙凤军;许建华;王波;郑方兵;李斌;林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6;H01R13/719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周希良;徐关寿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速 通信 用抗串扰 接口 电路 包含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速通信用抗串扰接口电路及包含该接口电路的插座。
背景技术
根据不同的最高传输频率,将双绞线分为三类、四类、五类、六类等类型,类别数字越高代表技术越先进、最高传输频率越高,例如五类标准对应的为100MHZ的最高传输频率,六类标准对应的为250MHZ的最高传输频率,最高传输频率越高,对线缆抗干扰的性能要求也越高。
现有的专利申请,例如公开号为CN102500964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一种六类网络信息接口电路结构,通过使线路间产生电容,利用电容平衡信号干扰,从而达到在250MHZ传输频率下仍能高频传输信号的目的,然而该专利仅能平衡250MHZ传输频率下的信号干扰,对于更高的传输频率,该专利的方案仍然不能满足。
又如公开号为CN180878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一种高速通信用抗串扰图案及包含该图案的模组化插座,通过设置两个补偿电容以达到减小寄生电感从而满足250MHZ带宽下高频传输信号的目的。然而该专利所针对的依然是六类(Category6)传输线缆的传输要求,对于更高传输频率的信号则依然不能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抗干扰能力强,最高传输频率能达到500MHZ的超高速通信用抗串扰电路结构及包含该电路结构的插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超高速通信用抗串扰接口电路,其包括与RJ45插头电连接的多个针片,与输出线缆电连接的多个IDC端子以及将针片与IDC端子电连接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多个针片、多个IDC端子以及印刷线路板之间形成由多条传输支线构成的传输线路;所述多个针片使得所述传输线路中除第一条和最后一条传输支线与相邻的传输支线未设置针片补偿电容外,其他相邻传输支线间均设置有针片补偿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线路包括8条传输支线,所述针片为8个,分别对应8条所述传输支线;所述第二传输支线与第三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一针片补偿电容,所述第三传输传输支线与第四传输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二针片补偿电容,所述第四传输支线与第五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三针片补偿电容,所述第五传输传输支线与第六传输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四针片补偿电容,所述第六传输支线与第七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五针片补偿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一侧从左至右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针片、第二针片、第四针片、第六针片,所述线路板另一侧从左至右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针片、第五针片、第七针片、第八针片;所述第一针片与第二针片紧邻设置,所述第七针片与第八针片紧邻设置;所述第三针片对应设置于第二针片与第四针片之间,所述第五针片对应设置于第四针片与第六针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片包括插接部、弯曲部以及由弯曲部上端向上延伸的倾斜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针片包括插接部、第一弯曲部、由第一弯曲部上端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部,由第一连接部向外突出延伸的第二弯曲部、由第二弯曲部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由第二连接部向外延伸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斜率小于倾斜部的斜率,所述第三连接部平行于印刷电路板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印刷线路板的走线使得八条传输支线中第一传输支线与第三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一线路板补偿电容,第一传输支线与第四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二线路板补偿电容,第二传输支线与第六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三线路板补偿电容,第三传输支线与第四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四线路板补偿电容,第三传输支线与第五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五线路板补偿电容,第四传输支线与第六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六线路板补偿电容,第五传输支线与第六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七线路板补偿电容,第六传输支线与第八传输支线之间设置有第八线路板补偿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印刷线路板包括正面走线图案和背面走线图案,所述正面走线图案和背面走线图案包括第一至第八传输支线对应的第一至第八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至第八线路板补偿电容通过在对应的连接端子之间布置间隔设置的两条或多条金属走线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IDC端子包括插接部,从插接部向外延伸并在两侧突出的挡块、本体以及可以切开输出线缆绝缘层使得输出线缆与IDC端子电连接的双刃切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5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