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菌糠循环利用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5423.2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向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绿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A01G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循环 利用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糠循环利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金针菇菌糠循环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而金针菇是目前我国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中产量最高的一种。金针菇在出菇采收后,剩下的废弃培养料——菌糠,大部分菌糠被人们随意丢弃,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场地带来了严重污染,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提升。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大量菌糠的产生带来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通过对金针菇菌糠的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劳动效率、解决日益严重的菌林、菌牧矛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食用菌栽培生产与林业、畜牧业生产和谐共存、可持续地发展,已成为当前食用菌栽培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金针菇菌糠循环利用的主要集中在菌糠发酵饲料的研究上,对金针菇的二次栽培食用菌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而对菌糠发酵生产高效蔬菜专用有机肥的开发更少。
李加友等(中国土壤与肥料[J],2010(1):65-67)以蘑菇菌糠为原料进行二次增效发酵后,将其作为园艺栽培基质的性能和肥效均有了较大的提高,用于黄桃栽培中显著提升了黄桃的品质和产量,其中优果率提高了5%。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为了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生物有机肥料的开发、生产及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生物有机肥料将逐渐替代化学肥料成为肥料行业生产和农资消费的热点。生物有机肥的开发应用将会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化创造良好条件。利用菌糠发酵生产专用蔬菜有机肥既可以将菌糠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同时满足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巨大需求。该产业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环保、提高菌糠循环利用、延长生物质循环链条的金针菇菌糠循环利用技术。
该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1. 以金针菇菌糠为原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确定菌糠中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
2. 对步骤1中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后的金针菇菌糠,筛选出适宜降解菌糠的食用菌菌株,利用菌糠栽培食用菌;
3. 对步骤1中的金针菇菌糠堆积发酵、预腐,再对其进行二次增效发酵生产有机肥,将有机肥用于蔬菜培养。
其中,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以PDA 培养基、瓶料栽培等方式,对适宜金针菇菌糠栽培的食用菌菌株进行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降解菌糠的食用菌菌株;
(2)根据上述步骤筛选出的食用菌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利用菌糠进行食用菌栽培,生产食用菌;
(3)通过上述步骤生产出供生产食用的食用菌及菌糠,菌糠可再次循环利用。
其中,所述步骤3中金针菇菌糠堆积发酵预腐后,从预腐料中筛选出具有高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活力的增效菌株。然后,向预腐料中加入腐熟剂与营养添加剂,利用菌糠二次增效发酵有机肥。将有机肥做为无土栽培基质方式或者将菌糠有机肥施用于土壤的方式进行蔬菜栽培。
进一步具体描述的,所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采用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菌糠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菌糠蛋白质含量;采用盐酸水解法测定氨基酸种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色谱法、原子吸收仪器分析方法测定菌糠微量元素,为菌糠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如下优点:
第一:降低金针菇生产成本
按照每年3200 吨生产量来进行计算,若每公斤成本下降1元,则每年节约成本320万元。
第二:提高金针菇菌糠综合利用率,不产生二次污染
采用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对金针菇进行循环利用,能够有效提高金针菇菌糠的利用率,可达100%。
对环境主要污染物是有机肥发酵废水,且会对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做到零污染。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环境,有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农业的提升提速发展。
第三:提高蔬菜产量
用金针菇菌糠经二次发酵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做为无土栽培基质或将菌糠有机肥施用于土壤能显著提升蔬菜产量,平均增产20%。
第四:促进再就业,增加社会效益
金针菇菌糠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后有利于延长生物质循环链条,增加了劳动力用工需求,可带动至少50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1.1万元;实现社会效益 4250 多万元。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绿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绿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5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驱动及转向装置
- 下一篇: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