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摩擦蝶阀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5493.8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辉;王东福;胡俊超;王东辉;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纳斯威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6 | 分类号: | F16K1/226;F16K1/4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天津市宝坻***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摩擦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阀门,其结构是在阀体内有一个圆形蝶板,通过阀轴的支撑能够在阀体内转动。阀门最关键的是蝶板和阀体之间的密封,其密封副是有锥面-锥面或者锥面-球面组成的,如图1所示,当阀门打开或关闭时,密封副之间会有摩擦,长期运行会造成擦伤,引起密封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阀座为活动结构,能够沿阀体管道轴向移动,从而避免密封副的密封面的擦伤的无摩擦蝶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摩擦蝶阀,包括蝶板以及阀体,其中,还包括活动阀座,阀体开有阀座空腔,活动阀座设置于阀座空腔内并可在阀座空腔内沿管路轴向移动。
当蝶板关闭时,活动阀座向靠近蝶板的方向移动,与蝶板的密封面接触形成密封;
当蝶板开启时,活动阀座向远离蝶板的方向移动,与蝶板的密封面脱开。
优选的,阀体上开有脱离进压口以及密封进压口,脱离进压口以及密封进压口均与阀座空腔连通,辅助压力介质通过脱离进压口以及密封进压口进入阀座空腔内部,促使活动阀座在阀座空腔内移动。
优选的,活动阀座上设置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实现了活动阀座与阀座空腔之间的密封,防止辅助压力介质的外泄,保证活动阀座的顺利移动。
优选的,阀体上设置有压环用以对活动阀座限位。
采用本发明的无摩擦蝶阀的活动阀座在辅助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管路轴向移动,蝶阀密封副之间的密封力由径向变为轴向,在阀门密封时密封副接触,而在阀门开启或关闭时密封副脱离开,避免阀门在开启关闭时密封副擦伤产生泄漏,有效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且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无摩擦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无摩擦蝶阀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无摩擦蝶阀的活动阀座移动密封副脱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无摩擦蝶阀,其中,1为蝶板,2为阀体,3为第一密封圈,4为脱离进压口,5为第二密封圈,6为活动阀座,7为第三密封圈,8为密封进压口,9为压环。阀体2开有阀座空腔,活动阀座6设置于阀座空腔内并可在阀座空腔内沿管路轴向移动。
脱离进压口4以及密封进压口8设置于阀体2上,且脱离进压口4以及密封进压口8均与阀座空腔连通,辅助压力介质通过脱离进压口4以及密封进压口8进入阀座空腔内部,促使活动阀座6在阀座空腔内移动。
第一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5以及第三密封圈7均设置于活动阀座6上,上述的密封圈实现了活动阀座6与阀座空腔之间的密封,防止辅助压力介质的外泄,保证活动阀座6的顺利移动。
压环9设置于阀体2上用以对活动阀座6限位。
当蝶板1关闭时,辅助压力介质从密封进压口8进入阀座空腔,活动阀座6在辅助压力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向靠近蝶板1的方向移动,与蝶板1的密封面接触形成密封,
当蝶板1开启时,密封进压口8的辅助压力介质排出,辅助压力介质进入脱离进压口4,活动阀座6在辅助压力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的方向移动,与蝶板1的密封面脱开,当活动阀座6到达预订位置后,蝶板1再转动,这时密封副的密封面没有接触,不会产生摩擦,避免擦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纳斯威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博纳斯威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5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