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丝黑穗病的蛋白ZmWAK及其编码基因和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46549.1 申请日: 2013-08-09
公开(公告)号: CN104341494B 公开(公告)日: 2018-06-01
发明(设计)人: 徐明良;左为亮;谭国庆;晁青;陈永胜;赵贤容;张楠;邢跃先;魏莱;赵晶;张博琦;夏远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4/415 分类号: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4;C12N1/21;C12N15/11;A01H5/00;A01H6/46;C12Q1/6895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94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氨基酸残基序列 编码基因 蛋白 丝黑穗病 高抗 蛋白质 氨基酸残基 抗丝黑穗病 转基因植物 玉米 可用 培育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ZmWAK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该蛋白ZmWAK,是具有下述氨基酸残基序列之一的蛋白质:1)序列表中的SEQ ID №.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2)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丝黑穗病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的蛋白和其编码基因可用来培育高抗丝黑穗病的玉米,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抗丝黑穗病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丝黑穗病是一种土传性系统病害,严重危害玉米和高粱的生产,最早报道于1914年,如今已成为世界各个主要玉米产区的严重病害。在我国,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东北的春玉米产区,以及西北、内蒙等地。90年代初由于感病品种的种植,丝黑穗病发生率逐年升高,每年造成产量损失达30万吨左右。2002年,东北地区玉米产区丝黑穗病大面积爆发,发病面积达100万hm2以上,占东北三省总种植面积的20%左右,造成10-15%的玉米产量的损失。

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特异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病植株病瘿上的冬孢子进入土壤越冬,成为来年的主要初始侵染源。丝轴黑粉菌的冬孢子在土壤中可以保持活力3-5年,萌发不需要生理休眠后熟过程。在土壤中不同亲和交配型的冬孢子交配形成2倍体的侵染菌丝,进而侵染玉米幼苗。冬孢子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3-30℃,土壤含水量较低或中等。

玉米感染丝黑穗病后,前期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某些发病较重的植株在早期可能出现植株矮化、分蘖增多的现象。成熟期的发病植株也只在雌雄穗上表现出典型病征。雄穗被侵染后,不散粉,可形成病瘿,内部充满孢子。如果雌穗发病,表现为不吐花丝,膨大增生,除苞叶外内部被冬孢子取代。在生育后期部分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孢子,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组织。除此之外,还经常可见发病植株的雄穗和雌穗表现畸形生长,雌雄同生,雌穗叶状化等异常现象。由于丝黑穗病最终破坏的是玉米的花器官,因此它属于严重破坏生产的绝产型病害,一旦发病,对产量影响巨大。

使用化学杀真菌剂可以对丝黑穗病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治,但是效果有限,并且增加了农民的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危害,因此培育和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对丝黑穗病进行控制的持续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抗丝黑穗病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所述高抗丝黑穗病的蛋白命名为ZmWAK,来源于玉米(Zea mays)。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是如下1)或2)的蛋白:

1)序列表中的SEQ ID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丝黑穗病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

序列表中SEQ ID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由7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上述1)和2)所述的ZmWAK蛋白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上述1)和2)所述的ZmWAK蛋白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SEQ ID №.1的第70-2259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序列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后得到。

编码所述ZmWAK蛋白的核酸分子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核酸分子可以是DNA,如cDNA、基因组DNA或重组DNA;所述核酸分子也可以是RNA,如mRNA、hnRNA或tRNA等。

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具有下述核苷酸序列之一:

1)序列表中SEQ ID №:1第70-2259位的核苷酸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