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及其传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7026.9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5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积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7/00 | 分类号: | H04R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及其 传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音频的通信系统及其传递方法。
背景技术
在音频(audio)的通信系统中,通常是使用人耳难以辨识的高频信号(>15.8KHz)来传送数据。一般而言,音频信号可以是单音调(single tone)信号或是多音调(multi-tone)信号。因此,接收装置可通过检测音频信号的音调(即频率)而得到来自传送装置的数据或指令。
然而,音频信号在传送时会因环境四周的障碍物产生反射,使得反射信号与音频信号到达接收装置时会产生时间差,而导致干扰。例如,接收装置可能会同时接收到不同时间所传送的音频信号,使得接收装置无法识别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因此降低检测的准确率。传统上,藉由增加两相邻音频信号之间的静音时间(silence),可衰减先前音频信号的反射能量,以避免干扰到当前的音频信号。然而,增加静音时间将延长传送数据的时间,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mission rate)。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及其传递方法,可有效提高音频信号传输的准确率。
本发明一实施例要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上述通信系统包括一接收装置。上述接收装置包括:一接收器,用以接收多个音频信号,其中每一上述音频信号的一频率是选自于由至少三个频率组成的一频率群组中之一者;一信号检测器,耦接于上述接收器,用以得到每一上述音频信号的上述频率;以及一第一处理器,耦接于上述信号检测器,用于将每一上述音频信号的上述频率转换为具有一第一逻辑位准或是一第二逻辑位准的一数字信号。上述多个音频信号中相邻的两个上述音频信号具有不同频率,且上述频率群组中的至少一频率将被动态地用以表示上述第一逻辑位准或是上述第二逻辑位准。
再者,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传递方法,适用于一通信系统。根据一指令的一第一数字信号,从一频率群组中得到一第一音频信号的频率。根据上述指令的一第二数字信号,从上述频率群组中得到一第二音频信号的频率。上述频率群组中的至少一频率将被动态地用以表示上述第一数字信号或是上述第二数字信号,当上述第一音频信号与第二音频信号为相邻的两个音频信号时,上述第一音频信号与第二音频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
再者,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一传送装置。上述传送装置包括:一处理器,用以提供一指令;一信号产生器,耦接于上述处理器,用以接收上述指令,并根据上述指令而产生多个音频信号,其中每一上述音频信号的一频率是选自于由至少三个频率组成的一频率群组中之一者;以及一传送器,用以依序传送上述多个音频信号至一接收装置。上述多个音频信号中相邻的两个上述音频信号具有不同频率,且上述频率群组中的至少一频率将被动态地用以表示一第一逻辑位准或是一第二逻辑位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指令的格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指令的格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指令的格式;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传递方法,适用于音频的通信系统;
图6是频率群组中使用图5的传递方法来得到对应于目前位的音频信号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7是频率群组中使用图5的传递方法来得到对应于下一位的音频信号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8是频率群组中使用图5的传递方法来得到对应于下一位的音频信号的频率的另一示意图;
图9是频率群组中使用图5的传递方法来得到对应于每一位的音频信号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传递方法;以及
图11是频率群组中使用图10的传递方法来得到对应于每一位的音频信号的频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通信系统 110:传送装置
112:处理器 114:信号产生器
116:传送器 120、200、300、400:音频信号
130:接收装置 132:处理器
134:信号检测器 136:接收器
210:标头栏位 220、320:同步栏位
230、330、430:数据栏位 600:频率群组
BD1-BDN:数据位 BH:标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70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