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衡阀流量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8353.6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海龙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1318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流量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量检测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平衡阀的流量检测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流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热系统或其它涉及流量控制的系统中,平衡阀均采用一个阀体配备一个操作手柄(或手轮)的方式,且操作手柄(或手轮)均固定在操作现场的阀体上,这使得操作手柄(或手轮)以及与其连接的部分阀杆长期暴露在现场的工作环境中,容易损坏或腐蚀,降低了平衡阀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平衡阀上设有流量计或操作人员携带有流量检测装置,用以显示平衡阀的流量,但平衡阀的流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稳定的,而是连续变化的,流量计或操作人员携带的流量检测装置无法实时连续地显示平衡阀的流量变化特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阀流量检测方法及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平衡阀的流量并显示流量的连续变化特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衡阀流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平衡阀操作过程中,测量阀杆的旋转角度;
(2) 依据平衡阀操作前的开度和操作过程中阀杆的旋转角度计算出平衡阀操作后的开度,并记录;
(3) 测量平衡阀操作后阀体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差;
(4) 依据平衡阀操作后的开度和平衡阀的阀体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差计算出平衡阀操作后的流量。
所述步骤(2)中的平衡阀每次操作完成后的开度数据可以记录在设置于平衡阀的阀体上的存储器中;所述步骤(1)中的阀杆的旋转角度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测量;所述步骤(3)中的平衡阀操作后的阀体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差可以通过压差传感器测量。
所述步骤(2)中可以采用智能仪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平衡阀操作前的开度记录,并接收所述光电传感器采集的角度信号,通过存储在其内部的相应计算程序计算出平衡阀操作后的开度,所述步骤(4)中可以采用所述智能仪表接收所述压差传感器采集的压差信号,调用已计算出的平衡阀操作后的开度数据,通过存储在其内部的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出平衡阀操作后的流量。
所述智能仪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数据的方法可以为:所述智能仪表的通信端持续发出射频信号,所述存储器通过与所述智能仪表的通信端相配合的通信端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将所述存储器内存储的信息传输给所述智能仪表。
所述存储器中数据信息的存储方式可以为所述智能仪表的通信端将所述智能仪表计算得出的平衡阀开度信息发射给所述存储器,所述存储器通过自身的通信端接收并保存,或者可以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将平衡阀开度信息输入所述存储器并保存。
所述智能仪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之前,可以先通过通信端向所述存储器发射身份识别信号,所述存储器接收到身份识别信号后将自身的身份信息反馈给所述智能仪表,所述智能仪表对回馈的身份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判断,经分析后如果存储器所处的平衡阀为需要操作的平衡阀,所述智能仪表通过通信端向所述存储器发出射频信号,否则不发出射频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平衡阀流量检测系统,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芯和与所述阀芯连接的阀杆,所述阀杆延伸至所述阀体外,所述阀杆的顶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智能仪表,所述智能仪表包括依次连接的模拟信号预处理电路、模数转换器和中央处理单元,所述阀体上设有压差传感器和存储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检测端子分别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设有与所述模拟信号预处理电路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配合的压差信号输出端子,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阀杆或操作手柄旋转角度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设有与所述模拟信号预处理电路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配合的旋转角度信号输出端子,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有智能仪表通信模块,所述存储器设有与所述智能仪表通信模块相配合的存储器通信模块。
所述智能仪表可以设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的显示信号输出端。
所述智能仪表还可以设有存储模块和用于与上位机通信的上位机通信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和上位机通信模块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均可以连接有输入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海龙,未经朱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8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