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货类装船属具及利用其作业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8781.9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7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生;李敏;陈光耀;任毅;张晖;丁传嵬;霍晓莹;孙新;鲍永国;周学龙;刘中锋;王志刚;高国胜;左宝驹;张军;邵飞;刘聪;徐莉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汇盛码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4 | 分类号: | B66C1/14;B65G67/6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塘沽区海铁***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装船 利用 作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钢管货类装船属具及利用其作业的方法。涉及钢管直径从12.7㎜—152.4㎜不等,长度为6米的一种钢管货类装船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港口装船作业流程包括陆地拆垛装拖车,每车装两节,每节控制在接近20吨。拖车将货物水平运输至船边,在船边使用门座式起重机或者船舶自带船机吊运至船舱内,完成装船过程。
目前,门座式起重机型号多为25T-40M型,最大起重量为25吨,变幅范围12米—40米,360度旋转,沿轨道自行。
如图1、2所示,在原装船过程中采用的如下工艺方案:
①陆地作业中拖板装两节,每节不大于20吨,提前为装船作业做好分钩;
②装舱作业中配备相应载荷双钩7,将双,7挂在钩头上,下挂20吨12米钩丝扣8。
③门机司机将钩头降至钩丝扣8上的弯孔钩适合作业人员钩挂的高度,作业人员将钩丝扣带端环一端环眼部分从拖板上货物下穿过,将端环挂在钩丝扣弯孔钩上索吊作业,每钩一节。所述钩丝扣8采用钢丝绳制成,两端为扣鼻,中间穿一个钢制弯空钩。
对于每捆单件重量较轻的管子(每节不大于10吨)为提高门机单钩起重量采用两个拖板并板作业,使用两套双钩,配10吨12米钩丝扣每钩吊两个板的各一节。
④货物上船进舱落实后,摘下吊索一端起吊抽扣,进行下一个作业循环。
以上工艺方案在作业中有如下缺陷:
①镀锌焊管表面带有镀锌层,由于20吨钩丝扣环眼部位带有端环,货主提出在镀锌焊管装舱作业钩丝扣抽扣时对货物会造成损伤。且舱内抽扣过程中挂在双钩钩头处的钩丝扣扣鼻(环眼部位)容易脱钩,存在较大不安全隐患。
②20吨钩丝扣直径较粗,穿扣钩挂作业中装卸人员操作起来劳动强度较大,同时扣类损害频率较高、成本消耗很大。
③由于在挂钩时需将钩丝扣上的弯孔钩降至适合钩挂的位置,对门机司机和指挥手技术要求较高,一般新手很难胜任。
④并板作业起吊时,拖板车两边的支撑杠对货物造成很大伤害。
因此,对现有作业方案做出改进是工艺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重新对作业工具进行配备,提供一种钢管货类装船属具及利用其作业的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管货类装船属具,其中:该属具结构包括有支杠吊系、支杠、短吊系、链条、滑移钩、钢丝吊索,所述支杠挂于支杠吊系的卸扣,所述短吊系挂于支杠下的吊点,所述链条两端挂于短吊系的卸扣,所述滑移钩滑动的挂于链条上,所述钢丝锁扣通过滑移钩连接于链条上。
同时提供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货类装船属具的作业方法,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①陆地作业提前为装舱作业做好货物分钩,每拖板装两节,每节接近20吨;
②装船作业时,利用上述钢管货类装船属具,将门座式起重机吊钩下挂相应载荷及长度的支杠,支杠长度大于货物长度三分之二,支杠下端对应长度吊点部位两边各接两根3m长10吨载荷短吊系,两根短吊系下端分别用卸扣连接一条20吨负荷4m的链条两端,链条中间穿挂两个链条滑移钩,作业中选用20吨8米钢丝锁扣,将钢丝锁扣的一端扣鼻钩挂在一个滑移钩上,另一端从拖板上货物下方穿过,扣鼻挂在另外一个滑移钩上,每钩一节,每拖板两钩,每钩接近20吨;
③所述货物上船进舱落实后,摘下丝锁扣一端起吊抽扣,再进行下一个作业循环;
本发明效果是:
1、突破了钢管装船作业使用钩丝扣索吊的局限,为首创之举。
2、门座起重机吊钩下挂相应载荷及长度的支杠保证了货物起吊悬空后,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3、通过滑移钩在链条上的滑移自动调节,克服了由于钢管货物直径不等,造成拖板车每节货物外围周长不等问题,适应钢管货物规格范围更加广泛,省去了由于货物规格变化更换工具时间。
4、在满足作业负荷的情况下减小了钢丝扣的直径和长度。钢丝扣长度的降低,增强了作业过程中钩丝扣对货物的捆索力,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稳定性,保证了作业安全,同时降低了装卸人员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汇盛码头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汇盛码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8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棉花打包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道安装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