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产出液减阻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9826.4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葛小珍;李发英;罗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河南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产出 减阻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油井产出液减阻剂,属于油田应用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井原油大多属于三高原油,即“高凝、高粘、高含蜡”。原油采出液从油井输送到计量站,大多需要采用掺水拌热或者电加热等提高产出液温度的方法,升高产出液温度,以保证产出液的安全输送。而这些外加温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气能源。
减速剂是一种能减少流体在输送时所受阻力的试剂,而减阻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湍流现象,是一个纯物理作用,在减阻剂分子与油品分子之间不发生作用,也不影响油品的化学性质,只是与其流动特性密切相关。在减阻剂加入到管道后,减阻剂呈连续相分散在流体中,靠本身特有的粘弹性,分子长链顺流向自然伸呈流状,其微元直接影响流体微元的运动。来自流体微元的径向作用力作用在减阻剂微元上,使其发生扭曲、旋转变形,而减阻剂分子间的引力抵抗上述作用力反作用于流体微元,改变流体微元的作用方向和大小,使一部分径向力被转化为顺流向的轴向力,从而减少了无用功的消耗,宏观上得到了减少摩擦阻力损失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油井产出液掺水温度,在较低温度下保持产出液较高降粘率从而减小油田开采能耗的油井产出液减阻剂。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井产出液减阻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井产出液减阻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所述的破乳剂AE0604、GPE消泡剂和酯基季铵盐均为市售商品。
优选的,一种油井产出液减阻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一种油井产出液减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取以下各组分:破乳剂AE0604、GPE消泡剂、对甲苯磺酸钠、酯基季铵盐、异丙醇、羟乙基纤维素和水,先在水中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破乳剂AE0604、GPE消泡剂、对甲苯磺酸钠,控温在20~40℃,搅拌1~1.5小时;
(2)边搅拌边缓慢依次加入酯基季铵盐、异丙醇,搅拌0.5~1小时;
(3)再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羟乙基纤维素,控制温度不超过30℃,搅拌1~1.5小时即得油井产出液减阻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油井产出液减阻剂兼具降低产出液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和油井回压功能,利用酯基季铵盐和对甲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使集输管道内壁产生憎油性,同时抑制油珠聚并,从而降低原油粘壁温度,起到降低掺水温度、增加输量、减小集输回压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能有效降低掺水油井的掺水温度或代替产出液电加热。其中,破乳剂AE0604具有强降粘作用,羟乙基纤维素作为一种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除具有增稠、乳化、成膜、分散、保水及稳定混合物性质的作用,与酯基季铵盐之间还具有协同作用,在减少产出液流动摩阻方面有增效作用。同时,该减阻剂还能促进原油脱水,实现原油输送少掺水甚至不掺水,降低脱出污水含油和减小净化油含水的作用,有助于原油后段进行脱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油井产出液减阻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破乳剂AE060430%,GPE消泡剂0.01%,对甲苯磺酸钠15%,酯基季铵盐(购自博兴县新诺科技化工有限公司)10%,异丙醇5%,羟乙基纤维素0.3%,水39.69%。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取以下各组分:破乳剂AE0604、GPE消泡剂、对甲苯磺酸钠、酯基季铵盐、异丙醇、羟乙基纤维素和水,先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搅拌,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破乳剂AE0604、GPE消泡剂、对甲苯磺酸钠,控温在20℃,搅拌1.5小时;
(2)边搅拌边缓慢依次加入酯基季铵盐、异丙醇,搅拌0.5小时;
(3)再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羟乙基纤维素,控制温度不超过30℃,搅拌1小时即得油井产出液减阻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油井产出液减阻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破乳剂AE060440%,GPE消泡剂0.01%,对甲苯磺酸钠12%,酯基季铵盐(购自博兴县新诺科技化工有限公司)10%,异丙醇5%,羟乙基纤维素0.2%,水32.79%。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河南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河南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98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结支撑剂
- 下一篇:复合型颗粒调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