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尺寸稳定型针织物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0993.0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6 | 分类号: | D04B1/16;D04B1/18;D06B19/00;D06C7/02;D06L1/1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8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寸 稳定 针织物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尺寸稳定型针织物的加工工艺,属于针织物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主要为针织面料、机织面料和非织造布,针织面料和机制面料采用织造工艺制成,而非织造布则采用纤维粘合、融合等方式加工而成。随着针织和非制造技术的发展,由于针织物能在各个方向延伸,延伸性好、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弹性好,具有很好的吸湿透气性和抗皱性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服饰等各个行业,针织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市场份额中远远超出机织物;然而,针织物也存在一些自身结构所带来的缺陷:易脱散、勾丝,易变形,尤其是经过若干次洗涤后,尺寸稳定性不佳,有卷边性等缺点。机织物具有组织结构紧密、尺寸稳定、不易勾丝,染色性好等优点,但延伸性、弹力、吸湿透气性均不如针织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外观性能以及抗静电等特殊性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兼顾针织物和机织物优点的新型针织物,采用这种新型针织物将会主导未来纺织品发展的主要趋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服装面料、织物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尺寸稳定性好、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的仿机织的尺寸稳定型针织物的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尺寸稳定型针织物的加工工艺,包括选料、蒸纱、编织和后整理,具体为:
(1)选料:选用弹性好、强度高、缩水率低的纱线;
(2)编织:确定线圈的结构参数,使其与全松弛状态下的结构参数一致,选择适当的上机工艺,将纱线采用交织方式,进行组织结构的编织,以有效地提高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3)后整理:采用减少张力和强追回缩的方式,对织物进行后整理,粘结纤维表层熔融,在织物内部形成熔融节点,以提高织物尺寸的稳定性。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步骤(1)中,选用的纱线包括粘结纤维和主纱原料,粘结纤维的纤度小于主纱原料的纤度。较优的,所述的粘结纤维为皮芯型热熔聚酯纤维或单组份热熔纤维中的任一种,热熔温度为110-170℃,纤度为30dtex-105dtex,主纱原料为棉、涤棉、粘胶纤维、涤粘、天丝、莫代尔纱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在不影响纱线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情况下,可根据主纱的不同后整理工艺而选择不同热熔温度的粘结纤维,根据主纱线密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纤度的粘结纤维。
其中,所述的主纱在上机前要进行蒸纱,所述的蒸纱工艺具体为:蒸纱温度75-105℃,蒸纱处理时间10-60分钟,通过蒸纱工艺的控制,消除纱线内应力,降低缩水率,以确保纱线上机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步骤(2)中,所述的编织工艺为:粘结纤维与蒸纱后的主纱原料进行交织,具体为粘结纤维与主纱原料采用添纱或添纱提花方式进行交织,粘结纤维的添加比例为15-30%,应用适当的组织结构:在双面结构的针织物中,以主纱原料作为面纱、粘结纤维作为地纱的添纱组织结构,面纱组织密度大于地纱,面纱输入张力小于地纱,以保证坯布面纱与地纱的良好覆盖关系,同时,由于粘结纤维具有遇热收缩的特性,在后整理过程中粘结纤维线圈遇热收缩,线圈缩小,进一步保证了粘结纤维线圈被主纱线圈完全覆盖,使粘结纤维及其熔融节点完全隐藏在织物中间,可做到面料的正反两面都只有主纱原料显露在表面;在单面结构的针织物中,采用三线衬垫的组织结构,以粘结纤维作为地纱,面纱和衬垫纱为不同线密度的主纱,其中衬垫纱较粗,处于织物反面,因此可使被正面主纱覆盖的粘结纤维线圈夹持在面纱线圈和衬垫纱浮现之间,这样通过结构的合理设计使粘结纤维在单、双面织物中都能完全隐藏在织物中间,因此主纱的原料适应性广,可充分保持主纱原料的面料风格。
步骤(3)中,后整理包括水洗、预缩、热定型,各工序的具体工艺为:水洗工序中,应避免升温过快使粘结纤维过早收缩,使水洗洗净效果不良,因此应在30-60℃以下进行水洗,然后以2-5℃/s的升温速度将水温升至75-100℃,保温10-30分钟,使粘结纤维预缩均匀,热定型温度应控制在150℃-200℃,定型处理时长10-60秒钟,实现粘结纤维热熔表层发生局部熔融,相互粘连,提高织物尺寸稳定性,同时又可避免定型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影响织物手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09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