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缩放节流增速型气动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1274.0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阮学云;李宪华;袁亮;李志;张华;丁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E2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韩立通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缩放 节流 增速 气动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除尘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缩放节流增速型气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尘肺病是一种由粉尘引发的职业病,在中国所有职业病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一,煤炭行业尘肺病占全国尘肺病的49%。尘肺病患者轻者会引发呼吸道疾病、肺结核等多种并发症,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每年新发尘肺病达5.7万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煤矿监察安全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煤矿井下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其中最严重的超国家标准300多倍,每年都有大量煤矿工人患上尘肺病,而因尘肺病死亡的人数是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主要采取的除尘措施是喷雾洒水除尘,喷雾洒水除尘方式又分低压喷雾和高压喷雾两种。其不足之处分别在于:1、低压喷雾除尘,水压力小,浪费水资源,无法有效降低较小的煤尘、粉尘颗粒,对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不足70%。2、高压喷雾除尘,需要在产尘点使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源,促使高压泵工作,这种方法投入成本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供电线路、设备有严格的要求,且不能形成完整的除尘体系,除尘盲点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为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使用维修方便,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缩放节流增速型气动除尘装置。
一种缩放节流增速型气动除尘装置,包括呈圆台形的扩散器罩体,所述扩散器罩体的腔体内沿轴向方向设有至少两组气动增速除尘机构,所述气动增速除尘机构包括靠近扩散器罩体小端口的旋转除尘体以及与旋转除尘体动力相接的气源动力机构。
所述旋转除尘体及气源动力机构均包括流线型罩体,两流线型罩体的大端处相接在隔设于扩散器罩体内腔中的支架上,小端处向扩散器罩体两端口处延伸,所述旋转除尘体的接口处设有叶轮,气源动力机构的接口处设有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的旋转轴连接在叶轮上。
所述气源动力机构的流线型罩体上还套设有导叶。
所述扩散器罩体的小端口处同轴设有集流器。
所述集流器的进口处安装有滤网。
所述扩散器罩体的小端口处的内腔中还设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管路连接在气动马达的出口支路上,该出口支路上安装有节流阀。
所述扩散器罩体的小端口处的内腔中还设有喷水嘴,所述喷水嘴的喷水管路同时连接在气动马达的出口支路以及进水管道上。
本发明采用二路或二路以上的气动马达作为动力源驱动叶轮在扩散器罩体内旋转,灰尘气体轴向从集流器进入,通过叶轮获得能量,轴向不断排出从而达到除尘目的。本发明设计的圆台形的扩散器罩体(变换容积)可有效加快气体流速。另外利用气动马达出口的气体导入扩散器中的增压管,可提高其内部的气体流速,加快气体的轴向排出,起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在扩散器罩体小端口处配以喷水装置,同时利用气动马达出口的气体作为激发源,达到压气喷水湿式降尘的目的,有效解决了煤矿井下灰尘严重问题。本发明装置安全可靠,性能稳定,除尘效率高,使用维修方便,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气动增速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喷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缩放节流增速型气动除尘装置,包括呈圆台形的扩散器罩体1,所述扩散器罩体1的腔体内沿轴向方向设有两组气动增速除尘机构2,(当然,所述气动增速除尘机构2的实际安装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对应调整。)结合图2,所述气动增速除尘机构2包括靠近扩散器罩体1小端口的旋转除尘体2a以及与旋转除尘体2a动力相接的气源动力机构2b。
在本实施中,所述旋转除尘体2a及气源动力机构2b均包括流线型罩体3,两流线型罩体3的大端处相接在隔设于扩散器罩体1内腔中的支架上,小端处向扩散器罩体1两端口处延伸,所述旋转除尘体2a的接口处设有叶轮4,气源动力机构2b的接口处设有气动马达5,所述气动马达5的旋转轴连接在叶轮4上,所述气源动力机构2b的流线型罩体上还套设有导叶6。
气动马达5作为动力源驱动叶轮4在扩散器罩体1内部旋转,促使叶轮4获得能量,灰尘气体通过圆台形的扩散器罩体1(变换容积,可有效加快气体流速),从扩散器罩体1的大端口处轴向不断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1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