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酢蜂窝型净化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1949.1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敏;季小恩;颜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大敏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净化 活性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竹酢蜂窝型净化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石化行业的无碱脱臭(精制脱硫醇)、乙烯脱盐水(精制填料)、催化剂载体(钯、铂、铑等)、水净化及污水处理;电力行业的电厂水质处理及保护;化工行业的化工催化剂及载体、气体净化、溶剂回收及油脂等的脱色、精制;食品行业的饮料、酒类、味精母液及食品的精制、脱色;黄金行业的黄金提取、尾液回收;环保行业的污水处理、废气及有害气体的治理、气体净化;以及相关行业的香烟滤嘴、木地板防潮、吸味、汽车汽油蒸发污染控制,各种浸渍剂液的制备等。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竹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它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目前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生产出的不同材质的活性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尽相同,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空径,其中以椰壳为原料的活性炭的孔径最小,木质活性炭的孔径一般较大,煤质活性炭的孔径介于两者之间。
目前活性炭应用技术中缺乏针对不同的吸附对象,选用相应材料的活性炭的应用技术。尤其缺乏即保证活性炭有良好的吸附污物的功能,又能对厕、家畜及鱼等生鲜物腐败时所产生的恶臭净化脱臭功能的活性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竹酢蜂窝型净化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能保证该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污物的功能,又能对厕、家畜及鱼等生鲜物腐败时所产生的恶臭净化脱臭功能,还具有定型坚固,经久耐用,方法简单可行,治污成本低,低碳节能和治理效果好的优点。
为此,一种竹酢蜂窝型净化活性炭,其所使用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化学活性炭35~40份、煤质颗粒活性炭28~35份、椰壳活性炭43~49份、竹酢9~15份、甲基纤维素2~3份、滑石粉2~3份。
优选其所使用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化学活性炭38~40份、煤质颗粒活性炭30~34份、椰壳活性炭45~48份、竹酢10~14份、甲基纤维素2~3份、滑石粉2~3份。
最佳其所使用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所使用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所使用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化学活性炭40份、煤质颗粒活性炭32份、椰壳活性炭46份、竹酢13份、甲基纤维素2.5份、滑石粉2.5份。
一种制备竹酢蜂窝型净化活性炭的方法是:
(1)所使用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化学活性炭35~40份、煤质颗粒活性炭28~35份、椰壳活性炭43~49份、竹酢9~15份、甲基纤维素2~3份、滑石粉2~3份;
(2)球磨:将步骤(1)选用的三种不同比例的活性炭置入球磨机中球磨,磨碎成目数为460~550目的活性炭粉;
(3)搅拌混合:将磨碎成的活性炭粉、竹酢、甲基纤维素、滑石粉依次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料;
(4)加水混捏:将混合料放置混捏机中,加入适中的蒸馏水,混捏30分钟,在混捏机中泥捏成泥膏;
(5)真空泥练:将泥膏放置真空泥练机中,在真空泥练机中泥练成均匀的塑化泥膏;
(6)挤压成型:将塑化泥膏放置挤压成型中,挤压加工成蜂窝型净化活性炭的型材;
(6)晾干:将型材去除水分,使型材的含水率小于10%;
(7)烧结:将步骤(6)制成的型材置入炉中烧结,烧结温度800~850℃,时间8~9小时,制成竹酢蜂窝型净化活性炭产品。
所述三种不同比例的活性炭置入球磨机中球磨,磨碎成目数为500目的活性炭粉。上述结构设计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所述化学活性炭是指用化学方法以木屑、锯末、竹节、板皮等木质采伐、造材加工的剩余的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活性炭。所述椰壳活性炭是指以椰壳、椰壳加工后的剩余废弃物为原料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制成的活性炭。所述煤质颗粒活性是指以煤为原料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或两者的结合制成的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大敏,未经刘大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1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框上滑
- 下一篇:断热外开门转换料铝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