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气动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4749.1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郭森;王红军;张海洋;占茹;陶湘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新求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式 生活 污水 一体化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全气动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农村污水具有排放总量很大,但作为个体而言,水量较小;排放无规律;分散、面积广,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等特点。征对这一特点,较为经济可行方法为将污水按照分区收集、单独分散进行处理。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为分散式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模块化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模块化装置内,进行厌氧、好氧、缺氧一系列生物反应,进水经过一系列生物反应后进行泥水分离,使污水得以净化。模块化装置内需设置机械搅拌装置、污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等动力机械设备,这些动力机械设备需要定期检修与维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将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埋在地下或半地下,这样设备不占地表面积,设备上部可作为绿化地带、停车场、道路等,具有占地面积小,环境噪声小等优点。但是,设备埋于地下,不利于一体化装置内机械设备定期检修,尤其是设备出现故障后,不方便维修与部件更换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气动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方法,使得模块化装置内无动力机械部件,实现一体化装备控制部件少、检修、维护方便;同时,通过在同一系统内实现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反应,实现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的高效去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气动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集水池、泥水混合池、SND反应池、三相分离池、出水槽、气动装置;所述集水池、泥水混合池、SND反应池、三相分离池、出水槽依次连接;所述集水池底部呈一定坡度,集水池一侧设有气动提水器,用于提升污水进入泥水混合池,底部设有盘式曝气进行水力搅拌;所述的三相分离池底部设有污泥气动回流管;所述气动装置包括储气柜、空压机,其中储气柜的进气端通过气控阀与空压机连接,出气端由主干管道后分为三条分支管道,第一条分支管道通过减压阀与集水池底部的盘式曝气管道和气动提水器连接,第二条分支管道通过减压阀与SND反应池底部盘式曝气管道连接,第三条分支管道通过减压阀与三相分离池底部的污泥气动回流管连接,其中污泥气动回流管回流污泥至泥水混合池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集水池与泥水混合池间设置有挡板,泥水混合池与SND反应池间设置有折流板,泥水混合池底部与SND反应池联通,SND反应池与三相分离池间设置有竖板,三相分离池内设有三相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SND反应池底部前端设有盘式曝气,在曝气和气推作用下,SND反应池水力始终保持流动态,在硝化菌、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实现了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以及高的COD去除。
一种全气动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自流进入集水池后通过设置在集水池底部的盘式曝气进行水力搅拌,搅拌后的污水通过装置在集水池上的气动提水器进入泥水混合池;
(2)污水在气动的作用下从泥水混合池的底部进入SND反应池,在SND反应池进行曝气;
(3)经过SND反应池曝气的污水进入三相分离池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清水从出水槽流出,沉淀污泥通过气动回流管回流至泥水混合池或通过排泥管道排出。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气动提升方式代替模块化装置内机械搅拌装置、污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等机械动力设备以及曝气系统中鼓风机压缩空气,集模块化装置所需动力源于一体,使得模块化装置内部无动力机械维修部件,实现一体化装备结构简单、控制部件少、检修、维护方便。同时,本发明通过在同一系统内实现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反应,实现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的高效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体化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新求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新求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4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