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芦笋秸秆制备商品化青贮饲料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57979.3 申请日: 2013-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3461658A 公开(公告)日: 2013-12-25
发明(设计)人: 石伟勇;周钰珊;何延;倪亮;易珊;范蓓蓓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A23K1/14 分类号: A23K1/14;A23K3/02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韩介梅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废弃 芦笋 秸秆 制备 商品化 青贮饲料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体地说是一种将每年花巨资处理的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制作成商品化青贮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但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蔬菜废弃物的产量同样地也在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蔬菜的废弃物产量高达1.0亿吨。这些蔬菜的废弃物数量大、品质差,并且属于易腐烂的产品,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作为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的蔬菜中的一种,已有了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它含有众多的营养成分,如芦丁、甘露聚糖、胆碱以及异亮氨酸、亮氨酸等1O余种氨基酸。同时还富含皂苷、黄酮、多种维生素、锌、铁、糖等营养成分。芦笋药理上有着增强体质、抗疲劳、燃烧脂肪、降血脂、抗氧化保肝、耐缺氧、抗衰老、抗肿瘤、增强记忆力等功效。临床应用于防癌治癌、治疗高血脂、治银屑病、乳腺增生、高血压、心脏病、疲劳、膀胱炎、结石病、肝硬化等疾病都有疗效。其生产和加工废弃物的茎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将芦笋生产和加工的废弃物加工成饲料有良好的效果。且随着今年来人们对保健品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将有保健功效的芦笋加工制成其他产品都有良好的市场。

但是由于芦笋秸秆粗糙,适口性差其中木质纤维含量较高,蛋白和可溶性糖相对不高,直接采食会影响畜禽的吸收和消化,所以对芦笋秸秆进行进一步加工是其资源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废弃芦笋秸秆制备饲料的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芦笋秸秆作为饲料后存在的适口性差,消化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芦笋秸秆的营养特性,通过青贮,制备优质芦笋饲料。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原料准备:收割后的芦笋秸秆;2)切割粉碎:自然晾干2天左右,控制其含水量,然后将芦笋秸秆切割成小段;3)加青贮调节剂处理:在芦笋秸秆中混合青贮调节剂,青贮调节剂的用量重量百分比为芦笋秸秆的0.5-1.5%;4)密闭青贮:压实在容器内密闭青贮;5)产品调整,把青贮后进行产品调整。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把芦笋秸秆的芦笋纤维降解,增加了可消化吸收的成分,改善口感,提高芦笋饲料的营养价值,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芦笋秸秆作为饲料后存在的适口性差,消化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此外本发明通过把芦笋秸秆进一步加工成产品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也提供了一种废弃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利用废弃芦笋秸秆制备饲料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准备:收割后的芦笋秸秆;2)切割粉碎:自然晾干2天左右,控制其含水量在40~70%之间,然后将芦笋秸秆切割成3~5cm的小段小段;3)加青贮调节剂处理:在芦笋秸秆中混合青贮调节剂,青贮调节剂的用量重量百分比为芦笋秸秆的0.5-1.5%;4)密闭青贮:压实在容器内密闭青贮;密闭青贮时间为三个月到六个月。5)产品调整,把青贮后进行产品调整。

    所述的青贮调节剂包括以下组分:甲酸,丙酸,乳酸菌,青贮时选用乳酸菌,甲酸、丙酸二种中至少选用一种。各组份用量占芦笋秸秆的重量百分比为甲酸1-5%,丙酸1-5%,乳酸菌0.05-0.10%。

  所述的青贮是指于密闭容器内,将原料压实,厌氧发酵。

  所述的产品调整是指将笋壳青贮后物料取出搅拌均匀并混以其他营养混合饲料,混合根据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最后得到多功能笋壳饲料。

   产品效果实验:取青贮发酵3个月左右的密封于密闭容器中的饲料,根据动物生长时期混合以不同比例的原来饲料。

   现以绵羊为例进行对比实验,以芦笋和原来的饲料比例为1:2混合。选取同一只母羊在同一天产下的三胞胎进行实验实施:一只绵羊用原来的饲料喂养,另外两只用混合后的芦笋饲料喂养,喂养了2个多月后的结果为用芦笋饲料喂养的绵羊明显比用原饲料喂养的绵羊增重明显,且肉质更坚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7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