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种植棚及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8106.4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4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单沛祥;刘俊;徐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沛祥;刘俊;徐继超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植棚,尤其是一种能提高大棚种植效率的高效种植棚及种植方法,属于农业设施及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种植或栽培领域中,绿色植物的快速、茁壮生长,离不开充足的阳光。因为只有在充足的阳光下,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才能让植物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因此,光合作用是植物茁壮成长的关键。但由于阳光在地球上的照射时间是有限的,所有植物只能在白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夜晚则不能。如此,必将影响植物的生长,最终影响农民的收益。为此,有的大棚在大棚顶部设置了日光灯,以便在太阳落山后再增加日光灯的照射时间,延长植物每天的照射时间。日光灯发出的光是综合光,对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不明显,在消耗大量电能的同时,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育苗大棚、育苗中棚、育苗小棚增设顶光照射带来的电耗高,光照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种植大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上述高效大棚内实现高效种植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效种植大棚,包括棚体,其特征在于在棚体的侧壁设置光线平行照射的补光灯,以便在太阳落山后或者夜晚借助该补光灯,继续完成光合作用,让植物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促进绿色植物快速、茁壮生长。
所述补光灯单独设置在棚体内的侧壁,并使光线平行照射,以适应小型大棚的光照。
所述补光灯对称设置在棚体内的两侧壁,并使两侧壁的光线平行相对照射,以适应中型棚体的光照。
所述补光灯对称设置在棚体内的四个侧壁,并使相对的两侧壁的光线平行相对照射,以适应大型棚体的光照。
所述补光灯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的电路基板,在电路基板上布设有由红灯、蓝灯和紫灯组成的LED灯组,以通过红、蓝、紫三色灯的搭配与组合,发射出绿色植物所需要的模拟太阳光谱中的光线,为植物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光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
所述红灯、蓝灯、紫灯在电路基板上均匀地相间设置。
所述红灯与蓝灯按1/2的数量比分布在电路基板上,紫灯间隔设置在电路基板周边位置。
所述蓝灯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中心部位,紫灯在蓝灯外围设置一圈,红灯在紫灯外围设置2~3圈。
所述蓝灯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中心部位,红灯在蓝灯外围设置2~3圈,紫灯间隔设置在最外围的红灯之间。
所述紫灯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中心部位,红灯在紫灯外围设置2~3圈,蓝灯间隔设置在最外围的红灯之间。
所述红灯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中部,最外围的红灯中间隔设置蓝灯及紫灯。
所述红灯波长为750~622nm,蓝灯波长为470~440nm,紫灯波长为400~410nm。
所述补光灯的光照强度为10000~15000Lux。
所述补光灯在棚体内侧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其数量及大小视植物生长需要而具体确定。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植物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植物按常规种植在大棚中,该大棚内的侧壁设置有光线平行照射的补光灯;
B、在每天太阳落山后,开启配有一定红灯波长为750~622nm,蓝灯波长为470~440nm,紫灯波长为400~410nm的补光灯继续照射,使光线呈水平照射,让植物每天的有效光照时间达到12~14小时,使植物长的更壮、更快。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在种植大棚内的侧壁安装由红、蓝、紫三色灯搭配组合成的补光灯,并使光线平行照射,从而使补光灯发射出绿色植物所需要的太阳光谱中的光线,以在太阳落山后或者夜晚,借助该补光灯继续对植物进行照射,增加植物每天的照射时间,继续为植物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光环境,让植物在进一步的光合作用下,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促进绿色植物快速、茁壮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补光灯剖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正面结构图;
图4为补光灯的另一正面结构图;
图5~图6为不同补光灯的正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沛祥;刘俊;徐继超,未经单沛祥;刘俊;徐继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8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翻腾流动式电化学反应器
- 下一篇:基于双信号的低速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