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电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0256.9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5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宋隆勋;黄俊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施浩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可挠式 显示 面板 电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脑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电脑系统。
背景技术
电脑系统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中。尤其近几年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所具备的高速运算能力与无线上网的便利性,让使用者得以随时浏览信息与进行通讯。
然而,屏幕尺寸的设计成为这些手持式装置最大的挑战。讲求轻便的智能手机,在屏幕往往过小不易观看的情形下,已逐渐往较大尺寸的方向设计。而屏幕较大的平板电脑,却又因为体积与重量的考量逐渐往较小尺寸的方向设计。如何在轻便与易于浏览间取舍,使屏幕设计的难度提高。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新的电脑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电脑系统,包含:可挠式显示面板、主机本体、至少一第一连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部。可挠式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以及背面。主机本体沿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纵向轴与可挠式显示面板实体及电性连接。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边缘区域。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主机本体,其中当可挠式显示面板弯折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接合于主机本体,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离,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与主机本体分离。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可挠式显示面板更包含二支撑侧边,形成于可挠式显示面板与纵向轴垂直的二侧边上,二支撑侧边为形状记忆材质。其中形状记忆材质为形状记忆金属或形状记忆塑胶。其中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形成于二支撑侧边上。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卡钩及卡槽。
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其中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为磁性元件。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其中主机本体枢接于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纵向轴。
依据本发明更具有的一实施例,其中主机本体与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背面于纵向轴的其中一侧相贴合。
依据本发明再具有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连接部的数目大于二且形成于背面的纵向轴的两侧,第二连接部的数目大于二且形成于主机本体的两侧。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可挠式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液晶或电子纸显示面板。
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设计,使可挠式显示面板可相对主机本体进行弯折连接与展开分离,在不同的状态下提供使用者不同的使用与观看模式,不但可以轻易地携带,亦可在需要时提供够大的屏幕供使用者浏览,而轻易地达到上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电脑系统的立体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A的电脑系统沿A方向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A的电脑系统在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纵向轴其中一侧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结合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A的电脑系统在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纵向轴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结合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A的电脑系统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电脑系统立体图;以及
图6及图7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电脑系统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电脑系统
10:可挠式显示面板
100:显示面
102:背面
104:纵向轴
12:主机本体
120:枢接轴
14:第一连接部
16:第二连接部
60、62:支撑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电脑系统1立体图。其中,图1B为图1A的电脑系统1沿A方向的视角的立体图。电脑系统1包含:可挠式显示面板10、主机本体12、第一连接部14以及第二连接部16。
可挠式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面100以及背面102。其中,显示面100为用以产生显示画面供使用者观看的一面。可挠式显示面板10可为例如,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液晶或电子纸制造的可挠式显示面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2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智能温湿度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