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沼气罐精制发酵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0776.X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9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华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199 江苏省淮安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沼气 精制 发酵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沼气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地上一次性填料沼气罐使用一 种沼气罐精制发酵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埋在地下使用的沼气池为湿式沼气池,此种沼气池的发酵料是随填 随用,地下沼气池在使用种所存在的不足是,地点固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 不易施工和不易维修等(一般在10-15立方米左右),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 善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一家一户的地下沼气罐逐渐被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可 移动的小型高产沼气罐所替代,小型沼气罐多是用塑料或玻璃钢加工制成,也 叫干式沼气罐,一般容积在2-4立方米。由于干式沼气罐体积小容积小,结构 上没有加料口和压水室,产出的沼气通过气囊和出气管贮存。由于结构上不同 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就不能使用传统的地下沼气池所使用的各种有机物、土杂 肥或牲畜粪便作为发酵料,目前还未有为地上沼气罐使用的一次性填料的沼气 罐配制的发酵料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为地上使用的一次性填料的沼气罐用的高产气量沼气罐精制发酵料和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精制发酵料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制成:
小麦麸皮3-10份、玉米芯粉2-10份、花生壳粉2-10份、地瓜秧粉2-10 份,石灰石粉5-10份、农作物秸秆300-800份、人粪尿200-500份,沼液 300-500份、水300-600份;
制备步骤如下:将农作物秸秆粉碎1-3cm,填入干式发酵罐中,将小麦麸皮、 玉米芯粉、花生壳粉、地瓜秧粉按比例混合加入70-100℃水中搅拌均匀呈糊状, 静止0.5-1小时,兑入余量的水搅拌均匀加入沼气罐中,然后依次加入人粪尿 和沼液封闭沼气罐即可。
本发明的配方中,玉米芯粉、花生壳粉、地瓜秧粉和石灰石粉粒度应小于100目,农作物秸秆用饲料粉碎粉碎,粒度控制在1-2cm。
农作物秸秆是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高梁秸秆、花生秧、稻草和谷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配方中,添加加热糊化的小麦麸皮、玉米芯粉、花生壳粉、地瓜秧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植物蛋白,称之为营养料,营养料为沼液中的微生物提供了优良的增殖营养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快速增殖,因而能有效地提高产气量。石灰石粉的主要成分室碳酸钙,主要起到缓慢调节沼液酸度的作用,有利于产气量的持久高产。因此,本发明的沼气罐发酵料和普通的沼气池发酵料相比,具有产气快、产气时间长,通常填一次料可连续产气4-5个月,反应终了残渣少等优点。通常不用出渣,直接按比例补充营养料、秸秆和水即可封口二次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1
本发明的精制发酵料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小麦麸皮6公斤、玉米 芯粉6公斤、花生壳粉6公斤、地瓜秧粉6公斤,石灰石粉6公斤、小麦秸秆 700公斤、玉米秸秆100公斤、人粪尿300公斤,沼液500公斤、水500公斤。
制备步骤如下:将农作物秸秆粉碎1-3cm,填入干式发酵罐中,将小麦麸皮、 玉米芯粉、花生壳粉、地瓜秧粉按比例混合加入70-100℃水中搅拌均匀呈糊状, 静止0.5-1小时,兑入余量的水搅拌均匀加入沼气罐中,然后依次加入人粪尿 和沼液封闭沼气罐即可。添加的水最好在太阳下晒3-5小时,温度在50-60 ℃,人工加热也可以。
实施2
本发明的精制发酵料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小麦麸皮8公斤、玉米 芯粉7公斤、花生壳粉7公斤、地瓜秧粉6公斤,石灰石粉8公斤、玉米秸秆 800公斤、小麦秸秆100公斤、人粪尿400公斤,沼液500公斤、水300公斤,
制备步骤如下:将农作物秸秆粉碎1-3cm,填入干式发酵罐中,将小麦麸皮、 玉米芯粉、花生壳粉、地瓜秧粉按比例混合加入70-100℃水中搅拌均匀呈糊状, 静止0.5-1小时,兑入余量的水搅拌均匀加入沼气罐中,然后依次加入人粪尿 和沼液封闭沼气罐即可。添加的水最好在太阳下晒3-5小时,温度在50-60 ℃,人工加热也可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华,未经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7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