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钢化玻璃均质炉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2069.4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6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易立;薛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利玻璃(汉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2/00 | 分类号: | C03B32/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6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钢化玻璃 均质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钢化玻璃均质炉。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自爆原因是玻璃制造过程中混入硫与镍杂质,在高温下生成硫化镍。硫化镍有二种结晶,高温时(t>380℃)是α相、低温时是β相。在钢化时由于急速冷却,α相来不及转变成β相。在使用过程中,常温亚稳的α相慢慢转变成稳定的β相,伴随约4%的体积膨胀就可能引起钢化玻璃自爆。
均质炉的作用是将玻璃二次加热至270~285℃并保持一段时间,使硫化镍α相彻底转变为低温稳定的β相,可以大大减少钢化玻璃的自爆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目前钢化玻璃均质炉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因为要将玻璃二次加热到270~285℃并保持2个小时左右,现有均质炉通常采用电、天然气、燃油等作为热源,加热能耗很大,生产成本很高,在制铝行业有采用工业余热对铝制品进行均质处理的应用,但是温度控制精度不高;二是加热升温过程中均质炉体内部横向温差过大,恒温阶段温度波动过大,由于温度控制精度差,容易失控使炉体内温度超过300℃,造成钢化玻璃玻璃退火,产生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型钢化玻璃均质炉。利用工业余热作为均质炉的热源,以解决能耗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钢化玻璃均质炉,它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侧壁下端开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连接有与退火窑排风口连通的热风入口和将冷风引入的冷风入口,所述热风入口处设有热风单向阀和热风调节阀,所述冷风入口处设有冷风调节阀;所述进风管道内设有进风引风机;所述炉体上端和循环风系统一端连通,所述循环风系统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循环风系统包括与炉体上端连通的循环风管道、设置在循环风管道与炉体连接处的循环引风机、设置在循环风管道与进风管道连接处的回流调节阀和设置在循环风管道上的泄压调节阀。泄压调节阀为气动调节阀,可以根据炉体内压力变化进行相应开度调节,控制炉体内压力稳定。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进风口包括与进风管道连接的集风箱、与集风箱连接的通向炉体内的若干分支进风管道和设置在分支进风管道内的横向温度调节阀。集风箱确保气体温度的一致性,使得每一个分支进风管道都有一样的风压,横向温度调节阀进一步提高温控精度,降低进风温度对系统的扰动。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炉体内形成上端小下端大的梯形加热腔,所述梯形加热腔内壁与炉体外壁之间设有保温层。可以保证气流均匀的从炉体内玻璃下端向上端流动,使得玻璃各部分能够被均匀加热及冷却。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梯形加热腔内设有用于放置玻璃的A型玻璃支架。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A型玻璃支架。以保证气流全部从玻璃下部向上循环。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进风口通向炉体内的一侧口径面积小于通向进风管道的一侧的口径面积。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炉体上端开有与所述循环风系统连通的循环风口。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进风管道包括分别从炉体侧壁下端两侧通入炉体内的两部分管道组成。
本发明利用玻璃退火窑产生的余热对玻璃进行均质处理,同时解决了玻璃退火窑产生的余热温度存在较大的波动的问题,通过改进加热循环方式、炉体结构及控制方式,达到了玻璃均质处理较高的温控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2本发明结构左视图;
图3为炉体正视图。
图中,101—热风入口;102—冷风进口;103—热风调节阀;104—冷风调节阀;105—热风单向阀;106—进风引风机;107—进风管道;201—循环引风机;202—循环风管道;203—泄压调节阀;204—回流调节阀;301—炉体;302—进风口;303—保温层;304—循环出风口;305—A型玻璃支架;306—玻璃;307—加热腔;308—集风箱;309—横向温度调节阀;310—分支进风管道;401—温度检测装置;402—压力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利玻璃(汉南)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利玻璃(汉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