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2547.1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钢;康明智;赵银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泵送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泵。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工作时,必须保证先将其4个支腿落于坚实的平面上,使拖运桥的两个轮胎处于离开地面的状态,这就需要借助人力下压混凝土泵的牵引架端,使得料斗端已收起的支腿向上离地,此时放下料斗端两支腿的活动支腿并插好支腿插销,放下料斗端两支腿,使支腿着地;再用千斤顶向上顶起牵引架一端,直到轮胎离开地面至足够高,放下牵引架端两活动支腿并插好支腿插销。此时的混凝土泵是四个支腿着地的状态,才能满足设备施工要求。
而当混凝土泵在一个工地完成施工任务需要转场至另一施工地时,又需要将四个支腿的活动支腿收起来,使拖运桥的轮胎着地,由牵引车拖行。同样地,需要借助以上的千斤顶和人力使得支腿离地,拉出支腿插销,将活动支腿收回后再用支腿插销锁住。
混凝土泵工作时,其四个支腿必须置于平整的坚实地面,而当该设备完成一处施工任务,转场至下一较近的工地时,一般都采用牵引车将其拖行至下一工地,远距离移位一般采用平板运输车运输,四个支腿处于工作时的状态,平置于运输车的车箱里。
在混凝土泵状态变化过程中,一般采用人力或千斤顶进行调整混凝土泵状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较为耗费人力成本,安全性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混凝土泵,在进行混凝土泵状态调整时操作省时省力,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包括:机架;前支腿,设置在机架的泵料端;后支腿,设置在机架的牵引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液压顶升机构,设置在机架的牵引端,对机架形成辅助支撑。
进一步地,液压顶升机构包括:液压泵;换向阀,连接至液压泵;以及顶升油缸,连接至换向阀。
进一步地,液压顶升机构还包括:液压锁,连接在换向阀和顶升油缸之间,对顶升油缸进行保压。
进一步地,液压锁固定设置在顶升油缸上或者设置在换向阀与顶升油缸之间的液压管路上。
进一步地,液压顶升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液压泵的输出端的溢流阀。
进一步地,混凝土泵还包括泵送液压系统,液压泵连接至泵送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
进一步地,混凝土泵还包括设置在机架的牵引端端部的支地轮,液压顶升机构设置在支地轮和后支腿之间的机架上。
进一步地,顶升油缸的上端连接在机架上,下端设置有支地轮。
进一步地,换向阀为手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或者液控换向阀。
进一步地,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混凝土泵包括机架、前支腿、后支腿以及设置在机架的牵引端的一个或多个液压顶升机构,该液压顶升机构可以对机架形成辅助支撑,在混凝土泵的状态转换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调节液压顶升机构实现混凝土泵的状态调整,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而且可以大量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混凝土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处于泵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处于拖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就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开始就位时的第一预备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开始就位时的第二预备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凝土泵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凝土泵的液压顶升机构的液压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10、机架;20、前支腿;30、后支腿;40、液压顶升机构;50、料斗;60、车轮;70、支地轮;41、液压泵;42、换向阀;43、顶升油缸;44、液压锁;45、溢流阀;46、液压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混凝土泵从工作状态到拖行状态,再从拖行状态再次进入工作状态的转换过程示意图。
当要在第一工作场地进行施工时,混凝土泵处于泵送工作状态,整体结构处于图1所示状态,即4个支腿着地,且置于平整坚实的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