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3013.0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2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杓炜;余成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友浦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G02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增益 水平 增亮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增益的多功能复合水平增亮膜。
背景技术
传统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通常包含导光板,导光板的入光面设有光源、导光板底部设置有反射片,导光板出光面之上依次设置有下扩散膜,垂直增亮膜,水平增亮膜,上扩散膜。当背光模块的光源产生光线时,光线通过该导光板出光面发出的光线通过扩散膜的匀光作用和增亮膜的聚光作用,达到光能分布均匀,光线聚焦的光学效果。
但是这种结构的背光模组所使用的光学膜片较多,装配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光能利用率也不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532465.3公开了一种复合增亮膜,该复合增亮膜的结构是:在以透明膜层的一面设置一方向排列的聚光层,在该透明膜层的另一面设置雾化面。该雾化面包含多个均匀排列的凸半球形珠体,该凸半球形粒径的珠体是采用光学微结构的凹半球形粒径的珠体及液态高折射率的光学级丙烯酸脂结合复制而成。该凸半球形珠体的作用是使光线绕射,具有雾化扩散的效果。但是在工艺制程上,必须先制备一个微结构的凹半球形模具才可制作所述雾化层,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该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简称:下增亮膜)减少了两张扩散膜片使用量,将5张膜片减少为3张膜片,并在加工工艺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亮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依次包括承载层、雾化层和增亮层,所述雾化层的膜片表面形成有球形微型气泡。
较佳的,所述球形微型气泡的大小不完全一样。
较佳的,所述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由承载层、雾化层和增亮层组成。
较佳的,所述承载层为光学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层。
较佳的,所述雾化层为环氧树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层;优选为甲基丙烯酰氧基树脂层。
较佳的,所述增亮层为高强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层;优选为甲基丙烯酰氧基树脂层。
本发明的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的承载层上采用三辊高精密逆辊式涂布方式将环氧树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或环氧树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水溶液进行涂布,在预烘烤过程中控制环氧树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反应温度在20-80℃,同时通过超声波作用使膜片表面形成球形微型气泡,并采用紫外光进行固化获得雾化层;
(2)在步骤(1)的雾化层上涂布高强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或水溶液,采用紫外光源进行固化获得增亮层,最终获得包括承载层、雾化层和增亮层的所述复合高增益水平增亮膜。
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采用三辊高精密逆辊式涂布时可采用现有的逆辊式三辊涂布机或三辊逆向涂布装置。
较佳的,步骤(1)中,环氧树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或水溶液中环氧树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含量为适合涂布的液体即可。
较佳的,步骤(2)中,高强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胶水或水溶液中高强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含量为适合涂布的液体即可。
较佳的,步骤(2)中,所述紫外光源的能量更高会获得更优的效果,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的能量或波长为320-470nm。
本发明的承载层采用光学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材料。
本发明的雾化层,其材料使用环氧树脂型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并采用三辊高精密逆辊式涂布方式,通过控制树脂的反应温度使其在预烘烤过程中析出挥发物成分,同时通过超声波作用,在膜片表面形成球形微型气泡,空气透光性相比扩散粒子效果更佳,同时,由于光线在通过树脂进入微型气泡的表面的折射是发散性的特征,直接解决了形成全反射的根本性根源。
本发明的增亮层,其材料采用高强度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树脂,在增大棱镜体积下,增加出光面积,提升亮度,同时采用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该更高能量的紫外光源为高于现有技术中的增亮树脂层所使用的紫外光源的能量),使光固化树脂分子链接更长,更密,提升表面强度,减少在装配中的损伤,提升亮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友浦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友浦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3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