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60kV柔性输电用光电复合直流海底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3515.3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刚;陈锐民;麦晓明;徐晓峰;孙建生;李春刚;许志海;王柯;余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9/02;H01B7/14;H01B1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60 kv 柔性 输电 用光 复合 直流 海底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电缆,具体是指一种±160kV柔性输电用光电复合直流海底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交流电缆广泛应用于陆缆和海缆中,但是交流电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输电时线路损耗大;传输容量较大时,交流电缆的直径和重量大、成本高;交流电缆由于受到传输距离的限制,无法实现远距离的大容量输电;交流电缆所需的建设投资较高。
直流输电相比于交流输电具有输送功率高、线路损失小、调节电流和改变功率传递方向方便、投资费用少、能降低主干线与电网之间的短路电流、电晕无线电干扰小等优点。
海底传输电力和通信信号一般是分别通过不同的缆线来完成的,即用于传输电力的海底电力电缆和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的海底光缆,分别独立敷设于海底,且电缆和光缆均需要具备防渗水、耐水压、抗拉、防腐、防磨损等性能,以达到在海底使用和敷设的要求。因此,现有海底电缆和海底光缆虽解决了电力及通信信号传输的问题,但是各自的制造费用及敷设费用也很高。
申请号为201310042735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320kV柔性输电用直流海底电缆,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阻水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绝缘屏蔽层外绕包有半导电阻水带、合金铅套、PE护套、内衬层、铠装层和外披层,内衬层和铠装层之间设置有光电复合填充层,光电复合填充层包括至少一根光缆和多根PE填充绳,光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铠装钢丝。这种海底电缆的光电复合填充层设置在内衬层和铠装层之间,当海缆受到外力破坏时,海缆的铠装层首当其冲,由其直接保护的光电复合填充层随即会受到破坏,光缆也极易受损,进而影响了通信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60kV柔性输电用光电复合直流海底电缆,该海底电缆能够实现远距离大容量传输电力及通信信号,并且降低光缆的损伤风险。
本发明的这一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160kV柔性输电用光电复合直流海底电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阻水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半导电阻水带、合金铅套、PE护套、内衬层、铠装层和外被层,其中,阻水导体位于海底电缆的中心处,外被层位于海底电缆的最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还包括光电复合层,光电复合层位于所述的半导电阻水带和合金铅套之间。
本发明的海底电缆,光电复合层设置在半导电阻水带和合金铅套之间,因此光电复合层受到铠装层和合金铅套的双重保护,可以显著降低现有技术容易损伤光缆的风险。所述半导电阻水带绕包所述绝缘屏蔽层,所述光电复合层绕包所述半导电阻水带,所述合金铅套挤包所述光电复合层,所述PE护套挤包所述合金铅套。
所述的光电复合层为光缆和金属丝挤包形成的复合扁电线,所述光缆为至少一根,多根光缆并排排成一列,光缆位于中间位置,金属丝位于光缆的两侧,对光缆起保护作用。
所述金属丝为铜丝或者钢丝。
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直流交联聚乙烯。
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在10~20mm范围内。
所述铠装层为高强度防腐钢丝。
所述外被层为网状绕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海底电缆能够实现高电压、远距离的大容量输电;与同等截面的交流海底电缆相比,其传输容量达到其两倍以上;在输电过程中其线路损耗小,并可以同时传输光缆信号,极大地节约了线缆及施工成本;光缆放置于半导电阻水带与合金铅套之间,可以显著降低现有技术容易损伤光缆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海底电缆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海底电缆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海底电缆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阻水导体;2、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绝缘屏蔽层;
5、半导电阻水带;6、光电复合层;61、光缆;62、金属丝;
7、合金铅套;8、PE护套;9、内衬层;10、铠装层;11、外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3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电缆
- 下一篇:一种内绝缘层标识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