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3904.6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7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钱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天策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8 | 分类号: | H01R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性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组合通常包括具有静端子的插头连接器和具有动端子(弹性端子)的插座连接器,相互配合的一组静端子和动端子从开始配合至插接到位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滑动摩擦。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接触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太多不必要的接触,造成了端子磨损、信号传导质量下降、连接器寿命降低等诸多缺陷;同时,现有电连接器为了适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需要,很多近似功能的接口即使变化很小也独自开发了新的连接器界面,客观上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所以,业界一直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以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端子磨损,且可供多个传输协议共用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具有接插腔的插座本体和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具有插座侧配接面的插座侧壁及具有插座内底面的插座底壁,所述插座侧壁和插座底壁分别设有与接插腔相通的插座侧端子槽和插座底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插座侧端子槽但未凸出插座侧配接面的接触臂以及收容于插座底端子槽且凸出内底面的按压臂,所述接触臂和按压臂总体形成L形杠杆;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接插头和收容于所述接插头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接插头包括与所述插座内底面匹配的插头顶表面和具有插头侧配接面的插头侧壁,所述若干插头端子铺设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所述插头顶表面包括位于高点的第一表面和位于低点的第二表面;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按压臂与所述第一表面匹配时,按压臂向内底面退缩,所述接触臂凸入所述接插腔并与插头端子达成电性连接;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按压臂与所述第二表面匹配时,所述按压臂收容于第二表面形成的空间内,对应的插座端子接触臂不接触插头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表面系自第一表面凹陷形成的让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表面系自第二表面凸伸形成的顶块。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围设于接插头四周的保护壁,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设置于保护壁内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接触臂总体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端子的配接表面与所述插头侧配接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臂的接触末端呈圆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接触臂收容于侧端子槽但未凸出侧配接面的设计,避免的对接过程中导电端子的接触损耗;同时,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第一、第二表面设计,可以使电连接器组合选择性地电性连接,很好地完成侦测和接口共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一个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分离。
图2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配接前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电连接器组合配接后插座连接器端子的变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5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500为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300。
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包括具有接插腔101的插座本体10和收容于插座本体10的若干插座端子20。所述插座本体10包括具有插座侧配接面1021的插座侧壁102及具有插座内底面1031的插座底壁103,所述插座侧壁102和插座底壁103分别设有与接插腔101相通的插座侧端子槽1023和插座底端子槽1033。所述插座端子20包括基部201及自基部201分叉出的接触臂202和按压臂203,所述接触臂202收容于侧端子槽1023但未凸出侧配接面1021,所述按压臂203收容于底端子槽1033且凸出插座内底面1031。所述接触臂202和按压臂203总体形成L形杠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天策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天策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3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校准射频盲插连接器和射频模块
- 下一篇:天线结构的制造方法